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托孤是什么意思(失败的托孤——意料之外的曹叡托孤)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3 08:21:27    

托孤是中国古代一个特有名词,意思就是就是父母即将即将离世,孩子幼小,为了孩子能够长大成人,将其交给一个自己身边信任的人,让他帮助抚养。

后来这个词被引用到君主身上,由于各种原因君主濒临死亡,他们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可是儿子幼小无法治理国家,因此他们只能选择自己信任的家属或者大臣来帮助小皇帝治理国家。

在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托孤就是刘备将儿子刘禅托孤给诸葛亮,之后刘禅放权,诸葛亮尽忠为国,鞠躬尽瘁,白帝城托孤从此成为千古美谈。可是这样完美的托孤并不多,托孤是一把双刃剑,对皇帝和大臣都有致命性。

小皇帝大了不满托孤大臣专权,会想办法从托孤大臣手里夺权,而托孤大臣也不希望交权,会限制皇帝权力,因此历史上出现多次皇帝诛杀托孤大臣和托孤大臣废杀皇帝的事。

皇帝托孤大臣就是为了保住儿子的皇位,从而让皇位在自己家族里永远传承,因此即使后来小皇帝长大诛杀托孤大臣也算托孤成功,可是有一些托孤是托孤大臣反过来废杀小皇帝,这就是完全失败的托孤了,这里就有几例失败的托孤。

一、曹叡托孤

曹叡是魏国第二位皇帝,他是魏国唯二的手握大权的皇帝,如果他不是早死,根本没有后来司马家架空曹魏大权,最后取而代之的事发生。

曹叡在位十三年,年仅三十六岁就死了,在死前他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儿子。

说来也挺凄凉,曹叡亲生的儿子都夭折了,没有办法他收养了两个儿子曹芳和曹询。这两个儿子除了曹叡,没人知道他们的亲生父亲是谁,三国志里记载: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不过可以肯定两个养子必然是曹操的后代,毕竟天下要交给和自己一个血统的人。

不过这个时候曹芳和曹询都很年幼,曹芳最大才八岁,这个年纪根本无法治理国家,因此必须选择辅政大臣,将曹芳托孤,可是选谁呢?

曹叡最开始圈定了五个人,分别是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

曹宇是曹操的儿子,曹叡的叔叔,不过他的年纪和曹叡相仿,叔侄关系最好;曹爽是大将曹真的儿子,曹真是曹操疑似侄子,不过视为养子;曹肇是大将曹休的儿子,曹休是曹操的侄子;秦朗虽然不姓曹,但是他是曹操的养子;夏侯献是被视为曹家视为本家的夏侯氏的族人,有一种说法他是夏侯楙和清河公主的儿子,那他就是曹操的外孙,曹叡的表兄弟。

因此曹叡选择的辅佐曹芳的这五个人基本上都是宗室外戚或者和曹家密不可分的人,而这五个人中曹叡准备让曹宇出任大将军,负责全面工作。

不过曹叡这个托孤并没有实现,原因就是他的猜疑被人利用。

曹叡的猜疑是曹家祖传的,虽然他希望让叔叔曹宇当大将军,可是他又想起自己父亲曹丕和叔叔曹植争夺王位的事。

曹宇虽然和自己关系好,可是人心隔肚皮,曹宇如果真的夺位怎么办?他是曹操的儿子,这个天下是曹操打下来的,曹宇要是当皇帝也有理由说得过去,并且自己给他这么大的权力,不就是帮他吗?

因此曹叡陷入犹豫,这个时候他身边的两个大臣刘放孙资让他坚定了不能用曹宇。

刘放孙资这两个人备受曹叡信任,以至于他们二人权力极大,不过这两个人人缘不好,在日常和其他人积怨甚多,尤其是夏侯献和曹肇对他二人恨之入骨,曾经放话一定要报复他们。

如果曹宇的托孤团队上台,刘放孙资不光权力没了,连命都保不住,因此必须自救。

刘放孙资二人研究不能直接劝曹叡把五个人都撤了,他们十分了解曹叡的疑心,因此决定将曹宇曹肇赶秦朗出去,扶持远支的曹爽,这个曹爽本事不大易于控制,对自己有利,这样一来就剩一个夏侯献,就没什么用了。

于是二人入宫劝说曹叡,表示先帝有遗诏不许诸侯王参与朝政,曹宇如果辅政是违背先帝旨意的。

这句话一出,曹叡顿时警惕起来,他再次想起父亲和叔叔曹彰曹植的王位之争,如果真给曹宇兵权,说不定曹宇真的会夺位。

而就在这时,曹宇得知自己被列为托孤大臣,并且是首席大将军后吓得不知所以,毕竟他一直受到哥哥曹丕的打压,惊恐中过了半辈子,如今突然被授予大将军这个至高无上的职务,成为托孤大臣,他实在承受不了这份责任,因此不住的推辞。

曹叡看到曹宇的表现后更加心灰意冷,认为曹宇不堪大用,于是直接将曹宇赶出托孤名单。

随后刘放孙资二人表示他们发现曹肇、秦朗两个人十分开心,居然和宫里的宫女打情骂俏,有违礼制。

曹叡听了自然很生气,马上就下令把二人赶出去。

不过把曹宇、曹肇、秦朗开除后让谁来当这个大将军?

这个时候,刘放孙资推出来他们的人选曹爽。

曹叡听了后也认可了曹爽,毕竟他是曹真的儿子,虎父无犬子,而且他不是曹操之后,在法统上他没有篡位的正当性,让他当托孤大臣对国家没问题。不过只让曹爽当托孤大臣,这让刘放孙资二人担心曹叡怀疑自己和曹爽有什么阴谋,于是为了摆脱嫌疑,他们又推出了战功赫赫的司马懿,让他协助曹爽。

曹叡此刻病重已经无法过多思考了,或许在他早忘了爷爷曹操对司马懿的评价,或许是司马懿这些年在自己麾下十分听话,他认为司马懿没有野心,让他牵制曹爽也好,于是就同意了。

随后刘放和孙资让曹叡写诏书,曹叡已经无法动笔,刘放马上握着曹叡的手写下了诏书,随后赶走了曹宇。

在赶走曹宇后,曹爽听说自己成了托孤核心,吓得连话都说不清楚,随后曹叡下旨让司马懿赶紧入宫。

此时司马懿远在外地,在得知皇帝召见后马不停蹄往洛阳敢,总算在曹叡死前赶到了曹叡面前。


此刻曹魏最感人的一幕发生了,曹叡强忍着病痛告诉司马懿,自己之所以强忍着不死就是等着司马懿来见上一面,随后指了指儿子曹芳,意思就是我把儿子托付给你了,面对皇帝这么信任司马懿哭了,所有人都哭了。

如果接下去司马懿一心辅佐曹芳鞠躬尽瘁,那么历史上有加上了一段君臣相知的佳话,然而司马懿随后的表现让这段死前托孤成了虚伪的表演。

曹叡死后,曹芳继位,曹爽成了大将军。本来曹爽和司马懿应该共同辅政,结果曹爽野心大增,他马上利用自己首席辅佐大臣的身份,把司马懿明升暗降,剥夺了权力,自己大权独揽。

对于曹爽这种行为,司马懿愤怒至极,可是他此刻无法夺权只能暗地里积蓄力量,并且故意装成重病缠身,从而让曹爽放松警惕。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曹爽带着皇帝曹芳和自己兄弟出城祭扫曹叡的陵墓高平陵。

趁这个机会,司马懿父子发动兵变,控制了洛阳,曹爽面对这种情况没有主意,之后听信司马懿许诺放弃兵权,不久之后曹爽三族被杀,在清除了所有障碍后司马氏掌握了曹魏军政大权。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掌握政权,嘉平六年(公元254年),司马师废掉曹芳,另立曹髦为皇帝,至此曹叡的托孤彻底失败,江山从此易主,司马氏成了魏国真正的主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