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1 11:27:01
秋高气爽,正是人间好时节。秋,清浅,安静,也孕育着独特的秋趣文化,美不胜收。比如许多意向明朗的成语典故就诞生于诗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秋天的趣文化。
一、秋天的雅称
“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禾谷熟也”(许慎《说文解字》)。秋天有许多雅称,如“素秋”、“清秋”、“高秋”、“霜秋”“金秋”等。在古代秋天狩猎作“秋狝”。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
1.三秋:七月为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为季秋(亦曰暮秋),合称三秋。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2.九秋:古代10日为一旬,秋天有九旬,故称“九秋”。张协《七命》:“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飚。”。也成“九和”,因古代金分九成,秋天属金且气候调和,所以称为“九和”。
3.金素/金天。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述职期阑暑,理棹变金素。”李善注解说:金素,秋也。秋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也作“金天”。
4.西陆/西颢:“西陆”是二十宿之一昂宿的别称,古人认为太阳运行到西陆,就到了秋天。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又因西方被称为颢天,秋天的位置在西,所以叫“西颢”。
5. 素商/商秋/金商:中国传统音律中,分宫、商、角、徵、羽五音,其中“商”音凄厉,五行为金,正合秋日肃杀之气。马元常《秋夜》:“素商凄清扬微风,草根之秋有鸣蛩。”
6.凄辰/凄序/萧辰:秋天是肃杀无情,凄凉萧瑟,所以秋季又称凄辰、凄序或萧辰。岑参《暮秋山行》:“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7.白藏:秋天是收获与储藏粮食的季节,金秋属白,故称之为“白藏”。李峤《十月奉教作》:“白藏初送节,玄律始迎冬。”
8.旻序/旻宇/九旻/西旻:旻这个字,特指秋天的天空。
《说文》:“旻,秋天也。”李峤《八月奉教作》:“清尊对旻序,高宴有馀欢。”
9.秋序 /秋绪:张融《海赋》:“春代秋绪,岁去冬归。”
10.霜天:特指晚秋的天气,也代指秋天。梁简文帝《咏云》:“浮云舒五色,玛瑙应霜天。”
11. 泰秋:泰,指的是安定平和。《管子·出国轧》:“泰秋,民令之所止,令之所发。”
二、秋天的成语及出处
1.月过中秋:指错过时机。中秋时月亮最圆、最亮、最美,故用以比喻良机。朱权《冲漠子》:“若遇那铅逢发发处须当采,若是那月过中秋下手迟。”。
2.兼葭秋水:兼,同“蒹”。比喻思慕的人。《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人似秋鸿:喻朋友间守信用,就像鸿雁每年秋天按时从北方飞到南方那样。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4.秋草人情:秋草逐日黄枯。比喻人情日益冷落衰败。关汉卿《鲁斋郎》:“浮云世态纷纷恋,秋草人情日日疏。”
5.霜气横秋。喻志气凛然,像秋霜一样严峻。孔稚珪《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6.秋菊春兰:秋天的菊花,春天的兰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屈原《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7.秋扇见捐:旧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班婕妤《怨歌行》:“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8.秋波宛转/暗送秋波/盈盈秋水: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苏轼《百步洪二首》:“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王实甫《西厢记》“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9.一叶知秋:《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10.一日三秋:秋,季节。《诗经·王风·采莲》“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11.各有千秋:千秋,千年。汉·李陵《与苏武三首》“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12.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汉·贾谊《新书》“天子春秋鼎盛,行仪未行,德泽有加焉,犹尚若此,况莫大诸侯,权势十此者乎?”
13.冰壶秋月:心如冰清,和明月一样洁净。元·刘因《饮仲诚辄瓢》:“酒中醒境染未识,冰壶秋月昆仑峰。”
14.华星秋月:形容文章非常出色。唐·杜甫《同元使君舂陵行》“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
25.秋月春风:岁月的美好,必然流逝。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26.春秋笔法:委婉的表达作者的倾向,不直接表明态度,以曲折迂回的方式让人知道。《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27.秋月寒江:有德之人心底清纯明净。宋·黄庭坚《赠别李次翁》:“德人天游,秋月寒江。”
28春兰秋菊:春兰秋菊各有所长,各有值得称赞的地方。《楚辞·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29.晴云秋月:晴空飘浮的白云,秋高气爽时的明月。比喻人胸襟高洁明朗。《宋史·文同传》:“与可襟韵洒落,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
30.金风玉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31.秋风萧瑟:秋风吹树木的声音。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2.西风落叶: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33.社燕秋鸿: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指刚要见面却又要分别。宋·张先《西江月》词:“忆昔钱塘话别,十年社燕秋鸿。今朝忽遇暮云东,坐对旗亭说梦。”
34.寒蝉凄切: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诗词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5.西风残照:多指物是人非的景象。唐·李白《忆秦娥》词:“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36.秋水伊人:秋水指眼睛,伊人是“那人”,指盼望、思念的那个人。《诗经 秦风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7.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