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6 09:04:26
农历三月还是挺特殊的一个月份,神话传说中有众多的神仙就出生在这个月份,而且我国民间还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也就是说我国华夏始祖轩辕帝也是在三月份出生。除此,我国很多民族的节日也在农历三月份,例如汉族的上巳节、壮族的歌圩节、侗族的花炮节、瑶族的干巴节等。
那在农历三月春夏之交的特殊时节,有什么说法吗?我们民间说的“三月逢三辰,黄土变新坟”,又是什么意思?今年三月又有几个辰呢?
一、辰月与农历三月的区别
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做下农历三月与辰月的区分。
很多人误以为两者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辰月则是干支历的月份,是以节气来划分的,也就是从清明开始到立夏前一天结束。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制定的,也就是太阳从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这一天节气为春分,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即为24个节气。
农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它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即以初一为“朔日”,月圆为“望日”,月终为“晦日”,两个“朔日“之间为一个月,那么全年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或355天。
在我国历法中,每个月会包含两个节气,其中月初的叫“节”,月中的叫“气”,一个节气大约是十五天多一点,这么轮回三十个月的时候,就会出现某个月份中没有中气的现象,为了保持农历月份与节气时间相吻合,所以就会在没有中气的月份后增加一个“闰月“。
二、“三辰“是什么意思?
我国自古就使用天干地支纪年法,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六十个组合,用来标记年、月、日、时。
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而在一个月中,出现地支带“辰“的日子,就是我们说的”辰“日。而今年农历三月就有三个带“辰”的日子,分别是4月10日,也就是农历三月初二的甲辰日、4月22日,也就是农历三月十四的丙辰日、5月4日,也就是农历三月二十六的戊辰日,而且这三个日子也都属于辰月。
三、“三月逢三辰,黄土变新坟”?
辰月是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处于清明和立夏之间,也是从春季转为夏季的一个季节交换的月份。
从五行属性上看,冬季属水,春季属木,夏季属火。而辰五行属土,为 “水库”,也就是冬天水气力量的墓库。从立春开始,是冬水生春木的过程,在春分这天木气达到顶点。而辰月开始,寒冬水的力量已经被完全被收纳进水库,只剩下隐藏在辰土中的癸水的水气,而春季的木则处于生夏火的过程,所以辰月是冬水耗尽,木气开始隐藏,夏火逐渐透漏出来的过程。
而辰的力量越强大,那么木气的耗尽速度就越快,火气显露的也就越多。辰月如果逢上辰日,那么就是土上加土的日子,辰土的力量会更加的强盛,那么火气显露的则越快越多,夏火显露的越多,也就代表着温度升的越高,夏火显露的越快,也代表着气温升的越快。一个月如果逢上三个辰日,也就预示着这一个月温度会很快的持续性升高。
相对的,夏火显露的越快越多,那么春木隐藏的也就越快越多,那么也就代表着春季到夏季的转换时间就很快,就会导致春季时间过少,甚至是“无春”,也就意味着一年中没有了春季的特征,而春季正是万物复苏扎根的过程的,少春就会导致根基不稳固,这样不管是对于植物还是动物而言,都是不利的。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是自然发展的规律,也代表着万物的出生、长大、衰落和归藏。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