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清明节上坟用什么供品(“上坟带3样,家兴子孙旺”是哪三样?)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4 08:50:27    

“上坟带三样,家兴子孙旺”,听说上坟的时候要带上这三样东西,那么这三样东西是什么呢?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带上这三样物品之后又会有什么讲究呢?

那么这三样物品又和清明节有什么关系呢?

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清明节在每年的四月五日左右,是中国的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清明节的由来。

在春秋时期,就有了清明节的记载,清明节最初是自然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起初清明节是在每年春分后15天左右。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明节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成为了祭祖扫墓的日子,也是融合了祭祀和农耕的习俗。

清明节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既是春天的结束,也是夏天的开始。

古人们把这个节日当做农耕的开始,在这个时候,田里的杂草长得很快,所以就要对田地进行清理,也叫做“清明”。

这个时候正是天地之间阳气最盛的时候,万物复苏,草木发芽。

农民们就在这个时候,会开始春耕播种。

后来清明节就和祭祀先辈与二十四节气相结合,演变成现在的祭祖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和寒食节之间的关系也密不可分,寒食节是在春秋时期,由晋国国君所设立。

春秋时期,晋景公非常宠爱他的妃子——姬奭,但是姬奭却非常宠爱自己的儿子——重耳。

后来重耳的哥哥晋景公去世之后,晋景公就继位了,但是重耳却因受到他弟弟的猜忌而逃亡。

在逃亡期间,晋景公对姬奭非常好,有一天,姬奭想要让仆人给她送一些美食,但是仆人告诉姬奭,今天是寒食节,不能吃熟食。

于是姬奭就让仆人给她送一些吃的东西,这个时候重耳也听说了这件事情,便在寒食节的那天晚上,就点燃了大树上的柴火,将姬奭烧死了。

为了纪念姬奭,所以就将寒食节定为祭祀先祖的日子。

后来唐朝的时候,寒食节和清明节合二为一,所以清明节又被称为寒食节。

上坟带三样。

清明节扫墓的时候,听说上坟的时候要带上这三样东西,那么上坟的时候又要带上哪三样东西呢?

在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就是“上坟带三样”,这三样东西分别是苹果、橘子、香蕉。

这三样东西都是能够代表着吉祥的寓意,在上坟的时候带着这些东西去祭拜先祖,既能够寄托对先祖的思念,又能够表达对先祖的祝福。

首先苹果象征着平安,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有吃苹果求平安的习俗。

因为“平安”这个词和“苹果”的发音比较相似,所以就将苹果作为一种象征平安的吉祥物。

人们将苹果放在坟墓上,就是希望先祖能够保佑后代平安,有一个好的生活,能够平安长寿。

其次橘子象征着吉祥,在古代的时候,人们认为橘子是招财进宝的水果。

因为“橘”这个字和“吉”这个字的发音相似,所以就将橘子视为一种象征吉祥的水果。

人们将橘子放在坟墓上,就是希望先祖能够保佑后代有好运,有财运,而且还能够招财进宝。

最后香蕉象征着团圆,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有在团圆节日上吃香蕉的习俗,因为香蕉这个水果长得比较像手,象征着团圆。

所以人们将香蕉放在坟墓上,就是希望先祖能够保佑后代家庭团圆,幸福美满,所以这三样水果都是有着代表着美好的寓意。

除了这三样水果之外,还有其他人去扫墓的时候会带上一些其他的供品,比如说鸭子、鸡、猪肉等,这些供品也是有着特殊的寓意。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有吃鸡肉祭祀祖先的习俗,因为鸡肉在古代是一种贵重的食物,只有在重要的祭祀场合才会用到,而且只有家境比较富裕的人才能够吃得起。

所以人们将鸡肉放在坟墓上,就是为了向先祖表示自己的敬意,希望先祖能够保佑后代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

鸭子也是一种常见的祭品,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认为鸭子是一种祥瑞之物,能够为家人带来好运。

所以人们将鸭子放在坟墓上,就是为了让先祖能够看到这个祥瑞之物,保佑后代有好运。

猪肉也是一种常见的祭品,是因为猪肉在古代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人们将猪肉放在坟墓上,就是为了向先祖表示自己的敬意,希望先祖能够保佑后代身体健康。

菊花为什么是常用的祭品?

清明节扫墓的时候,除了水果供品之外,人们还会带上菊花,这又是为什么呢?

菊花属于秋天开放的一种花卉,一般是在九月和十月之间盛开,是一种喜阳光、耐寒冷的花卉。

在古代的时候,菊花被视为一种高洁、坚强的花卉,因为它们能够在寒冷的季节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所以人们就将菊花视为一种象征坚韧、高洁品质的花卉。

同时,菊花还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象征意义,那就是哀悼和怀念。

因为菊花盛开的时间正好是在秋天,而秋天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万物凋零的季节。

人们在这个时候往往会感受到一种伤感和惆怅,于是就将菊花作为一种哀悼和怀念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菊花还被视为一种吉祥之花,因为菊花有着“长寿”、“吉祥”等美好的寓意。

因此,人们在祭祀先祖的时候,会将菊花作为一种常用的祭品,用来表达对先祖的哀悼和怀念,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长寿和吉祥的美好愿望。

然而,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上坟祭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于先人的尊重和敬畏。

在古代,人们十分崇拜神灵,对于神灵的祭祀十分重视。

他们认为神灵是掌管天地之间的一切力量,对人类的生命和福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人们在祭祀神灵的时候,会烧香、献祭、拜拜等,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而人类本身也是神灵创造出来的,因此,人们认为自己对于先人的祭祀也是一种对神灵的感恩和尊重。

而且,在古代,人们对于死亡和亡灵也十分敬畏,他们认为亡灵是无法离开人世间的,因此需要祭祀来安抚亡灵,让他们得到安息。

因此,上坟祭祀不仅仅是一种对先人的怀念,更是一种对神灵和亡灵的尊重和敬畏。

写到最后

当我们来到墓前,看到先人的画像,看到他们曾经熟悉的一举一动,无不让我们感慨万千,流下热泪。

一束鲜花,一炷香火,一份诚心,就是我们对先人的怀念。

清明扫墓,不仅仅是对逝者的怀念,更是对生命的敬畏,是我们对亲人的感恩和祈福,是我们对民族精神文化传承的坚持和弘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