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法院的裁定包括哪些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3 01:40:50    

法院裁定是指在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行政案件等过程中,对诉讼程序上应解决的事项所作的审判职务上的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法院裁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不予受理:

当事人起诉不符合起诉条件时,法院裁定不予受理。

管辖权异议:

当事人对案件管辖权有异议时,法院裁定本院是否有管辖权。

驳回起诉: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原告起诉不符合起诉条件时,裁定驳回起诉。

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法院可以依当事人申请或依职权作出财产保全或先予执行的裁定。

准许或不准许撤诉:

原告在宣判前申请撤回起诉时,法院作出准许或不准许撤诉的裁定。

中止或终结诉讼:

法院可以裁定中止或终结诉讼程序。

补正判决书中的笔误:

法院可以裁定补正判决书中的笔误。

中止或终结执行:

法院可以裁定中止或终结执行程序。

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法院可以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或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

撤销仲裁裁决:

法院可以裁定撤销仲裁裁决。

其他需要裁定的事项:

包括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裁定,如对个别实体问题的裁定等。

关于裁定的法律效力,一般裁定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但有些裁定如不予受理、管辖权异议和驳回起诉的裁定,当事人可以提起上诉。而有些裁定如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的裁定,当事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但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第二审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第一审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

建议当事人在遇到法律问题时,仔细阅读法院作出的各类裁定,了解其法律含义和后果,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