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3 09:18:43
墙地通缝,顾名思义,就是墙砖和地砖缝隙相通,是这几年流行的比较高档的瓷砖铺贴工艺。
施工完卫生间
使用部位:这个做法主要针对的是卫生间。因为厨房橱柜占了很大一面,墙砖和地砖能通缝的地方并不是很多,当然,有整面墙的情况也可以实现,而且比较容易实现。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瓷砖的墙地通缝呢?
第一步,瓷砖选样:要想实现墙地通缝,墙地砖的尺寸必须是倍数关系。比如墙砖是300×600尺寸,那么地砖就得选300×300。类似这种尺寸才有可能实现墙地通缝。所以首先要选材,常规尺寸就是300×600配300×300,400×800配400×400。
第一步,图纸排版:要从基础的图纸设计开始。图纸设计时一定要结合现场的实际尺寸,扣除结构层和抹灰层进行排版,要有余量可变量,保证现场有条件实施。而且,瓷砖必须是正贴,这样才有可能排版方案落地。
第二步,施工放线:根据图纸先放十字中心线,中心线两侧反成活线,所有的成活线用墨斗弹在墙上,测量后与图纸进行对照,考量图纸的准确性。
第三步,贴瓷砖:贴瓷砖分两步,想要做到墙地通缝,必须先施工地砖,如果先贴墙砖,左右两侧同一缝隙的墙砖,等到铺地砖的时候,非常有可能顺不上缝。
所以,按照已放成活线,先铺地砖,完成后进行养护1到2天,在已完地砖上进行成品保护后,按照地砖的缝,再贴墙转。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以300×600为例,600毫米边长是理论值,实际有误差在5981毫米左右,地砖如果是原配的地砖,300毫米的地砖也不是足300毫米,也是在298毫米左右。如果是后加工的地砖,尺寸差距就会相对更大。在横贴的情况下两块300毫米地砖,对应一块600毫米的墙砖,但是实际尺寸是300+300≠600,400×800的同理。
砖不足尺
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在贴砖的时候,地砖的缝隙要大,墙砖的缝要小,我们常规的做法是墙砖留1.5毫米缝,地砖留2.5毫米缝隙,用标准的贴砖专用十字架进行留缝。这样情况下,才能够保证通缝,而且,做完美缝后。在视觉上不会有太大的误差。
瓷砖专用十字架
还有个问题,墙面在有柱子或烟道就无法实现该部位的通缝了。
柱子影响通缝
上面把墙地通缝的施工流程简述了一下。
那么有朋友可能会问,这个看起来很麻烦,有什么用呢?
下面我就对墙地通缝的利弊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好处是什么?
墙地通缝的最大好处。就是卫生间显得美观,整齐划一,装修品质高。
有坏处吗?或者说不利的地方呢?
第一,费工,由于要先贴地砖,贴完地砖以后,工人要等待1到2天后才能贴墙砖。所以对工人来说,干活不够顺畅,窝工。墙地通缝施工的人工费相对较高。
第二,费料,由于墙地通缝,墙砖如果有切割,一切就是两面墙,而且是无法规避的。这样就导致比正常铺贴的损耗要大一些。
好了,今天针对墙地通缝就讲那么多。
你们在装修的时候会怎么选择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