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2 10:46:53
“主忠信”,《论语》凡3见。《学而》篇记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子罕》篇记孔子说:“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颜渊》篇:“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惑也。’”《子罕》篇重复《学而》篇之半,实际等于出现两次。
“主忠信”,朱熹于《学而》篇注:“人不忠信,则事皆无实,为恶则易,为善则难,故学者必以是为主焉。”是解为“以忠信为主”。于《颜渊》篇注:“主忠信,则本立。”等于解释如此之结果。
杨伯峻《论语译注》一译“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一译“以忠诚信实为主”,意思基本相同。
李泽厚《论语今读》一译“应该以忠诚信实为主”,一译“以忠诚信任为主干”,文字小有变化。
钱穆《论语新解》于《学而》篇译“行事当以忠信为主”,于《颜渊》篇注:“忠信存于我心,若不以忠信为主,而徒争在外之事业功名,则离德已远,不能谓之崇德。”三位先生译注皆本于朱熹,大同小异。
人须忠信,自然不错,然而,为人是否以忠信为主?《论语·学而》:“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李泽厚先生说:“‘忠’ ‘信’又是两个重要范畴,既关系乎情感,又塑造乎人格。但其位置仍次于‘仁’ ‘孝’。”既然有比“忠信”更重要的,为何不以为主,而要“以忠信为主”?我以为这里的“主”不宜训“以……为主”。
“主”有“注重”义,如礼主敬,丧主哀。《辞源》(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主”的义项之八即为“注重,着重”,而且所引书证就是《论语》这一句“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另又补充《孙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一例。“主忠信”意即“注重忠信”,重视忠信。孔子这段话讲君子之德,“庄重严肃,不轻佻”;“注重忠信”;“友人之长不友其短”;“勇于改过”,这几点正是君子之德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