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3 10:20:52
你可能知道牛顿是现代理论物理学之父,他发明了微积分,建立了经典力学三定律,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你可能不知道他还对光学有着深入的研究。他用一个玻璃棱镜把一束阳光分解成所有可见的颜色,就像彩虹一样。这是色光学的开端。
但更令人惊讶的是,牛顿还用自己的眼睛做了一系列惊人的实验。他用一根钝针(一种钝的缝衣针)插入他的眼球和隐窝之间,然后用针尖按压他的眼睛,观察对他的视觉产生的影响。这样的实验让人不寒而栗,可见牛顿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毅力。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揭秘下大天才牛顿的这件趣事和背后的疯狂吧!
牛顿对光学的研究始于 1665 年,当时英国正遭受黑死病的肆虐,牛顿被迫回到家乡隔离。在这段时间里,他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光和颜色的实验。他用一个玻璃棱镜把一束阳光分解成所有可见的颜色,就像彩虹一样。他发现,这些颜色不能再被进一步分解,而且可以重新组合成白光。他还发现,不同颜色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即通过不同介质时弯曲程度不同。
这些发现与当时流行的白光说相悖。
白光说认为白光是纯净无色的原始光,在通过棱镜时被染上不同颜色。牛顿则认为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组成的复合光,在通过棱镜时被分解成不同颜色。
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牛顿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他用两个棱镜组成一个反向棱镜,在第一个棱镜上投射白光,在第二个棱镜上接收彩色光,并观察第二个棱镜后面是否还有彩色光。结果证明,在第二个棱镜后面只有白光,并没有彩色光。这说明彩色光已经被第二个棱镜重新组合成白光。
这个实验让牛顿确信自己发现了光谱,即白光含有七种单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为日后光波动理论奠定了基础。
然而,牛顿并不满足于这些表面现象,他想要探究光和颜色背后的本质。他相信,眼睛在光体验中以特定方式发挥着作用。为了验证这一点,他做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实验:他用一根钝针(一种钝缝衣针)插入他眼球和隐窝之间,并尽可能靠近眼球后面,然后用针尖按压他的眼睛,以便观察对视觉产生的影响。
牛顿在他后来出版《光学》一书中记录了这个实验:
“我把针放在我的眼睛和骨头之间,尽可能靠近眼球后面,然后我用针尖轻轻地按压我的眼睛……当我按压时,在我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明亮而鲜艳圆圈……当我放松时……圆圈消失了……”
牛顿还描述了看到其他形状和颜色的视觉现象。他认为这些现象由于光对眼睛产生物理压力所致。他提出理论:光由带电粒子构成,这就是曾经的“微粒”说。
这个理论虽然很有创意,但却是错误的,或者说部分错误。因为今天我们已经知道:
那么,为什么牛顿要冒险对自己眼睛做实验呢?
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但无论如何,牛顿对自己眼睛做实验可谓是“天才之举”与“愚蠢之举”的完美结合。幸运的是,他并未对视力造成永久性损伤。需要提醒各位的是,我们绝对不可以模仿他。眼球是一个精密器官,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永久损伤。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的眼睛,并且遵循科学道德和伦理原则,尤其是对人,哪怕是自己。
从上面的牛顿趣事就能看出,牛顿对真理的渴求有多强烈。事实上他将一生都献给了追求真理,终生未婚。天才又特别努力的他,在数学、力学、光学等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现代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也涉足过炼金术、神学、历史等领域,展现了他广博的知识和多样的兴趣。他被誉为“最伟大最复杂最神秘最具争议性”的科学家之一。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牛顿身上的缺点和错误。
牛顿性格孤僻、固执、敏感、报复心强,与许多科学界同行发生过争执和纠纷。胡克和莱布尼茨都深有感受。牛顿对自己有着极高的自信,不可避免地自负过头,很少愿意承认或改正自己的错误。
总之,牛顿作为人类的杰出代表,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又复杂的科学和人文遗产。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习他的优点和长处,但更应避免效仿他的缺点和错误。
看完这些,你对牛顿是更加崇敬,还是更加难以理解了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