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北平和平解放全过程(新中国首都是如何和平解放的?)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7 08:06:44    



北平,是北京的旧称之一。“北平”一词,最早源于战国时燕国置右北平郡。西晋时,右北平郡改称北平郡,是北平作为一个地名第一次出现在行政区划中。1368年(明洪武元年)9月12日,大都易名为北平府,取“北方和平”之意。

后于1403年(明永乐元年)明成祖将北平改名为北京,与南京对应,形成“两京十三布政使司”,此为今名之始。

1928年(民国十七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北平特别市,简称北平。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设于北平市同时更名为北京市。

解放战争时期,北平这座千年古都是如何和平解放,回到人民手中的呢?

1949年1月北平城被解放军包围后,傅作义异常不安、焦灼徘徊,看到北平城中发生的这一切,他还在艰难择决是战是和?看到被包围的北平,傅作义心里在盘算着,到底是投降还是坚守?他拿不定主意。在犹豫和观望局势的同时,傅作义派出心腹开始和共产党接触。

此时蒋介石看出了傅作义的心思,1949年1月18日凌晨3时,漆黑的夜里,一个黑衣人悄悄地出现在北平的一处四合院。这处四合院正是北平前市长何思源的居所,黑衣人四下张望无人之后,便迅速爬上屋顶,在屋顶呆了十多分钟,急匆匆离开。就在黑衣人离开不到五分钟,何思源家里发生了意外。原来这位匆匆来去的黑衣人在何家屋顶上安装了两枚炸弹。就在黑衣人刚离开不久,炸弹爆炸,一时间弹片横飞、砖瓦塌落,此次爆炸导致何思源的小女儿当场被炸身亡。一家6口,1死5伤。曾任北平市长的何思源颇有声望,此次遭到暗杀,人们很快就联系到最近的局势。


解放军大军压境,何思源主张和平解放北平。正是他的积极活动,让蒋介石恼羞成怒,起了杀心。这起看似对何思源的暗杀,其实是在警告何思源的好友北平的最高军事长官傅作义。蒋介石为什么会用暗杀何思源的方式来警告傅作义呢?蒋介石警告傅作义有自己特殊的考虑。1948年12月中旬,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包围北平,何思源力劝傅作义响应共产党停止内战、和平统一的主张,早日开启谈判之路。

1949年1月17日,傅作义召集华北七省市参议会讨论北平问题,会上何思源等11人被推举为和平代表,定于1月18日出城与解放军接洽。得知和谈就要开始,蒋介石恼羞成怒,一是要阻止何思源等人出城接洽,二也是为了警告傅作义,他当即命令保密局局长毛人凤立刻暗杀何思源。对蒋介石来说,北平实在太重要了,它不仅是华北的军事和政治中心,更因其文化上的核心位置使得北平成为解放战争时期关乎人心向背的关键城市。能不能守住北平将直接影响到华北乃至全国局势的发展。

1949年元旦前后,北平进入了一个和平或者是战争的十字路口。北平广大市民还有中共中央希望和平解放北平,但是蒋介石及其国民党中央军一些死硬份子还想顽抗,傅作义和他身边的人犹豫不决。傅作义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犹豫不决?傅作义国民革命军将领。涿州之战后,声名鹊起。抗日战争中,守太原,袭击包头,会战绥西,收复五原,为国为民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出于军事上的考虑,蒋介石把当时位置关键的三个省:绥远、热河、察哈尔以及北平、天津一并划归傅作义。

这样一个战功显赫的国民党将领为何逃不过蒋介石的疑心呢?事情要从当时北平面临的危机说起,在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之后,蒋介石一看大势已去了。他原来打算就是能够固守长江以南就行了,他想让傅作义把华北的部队都撤到江南去。但是傅作义向蒋介石建议,就是现在在东北的共军打完辽沈的战役之后,他至少得修整好几个月,我在北平守一下,直接从美国还可以得到一些援助。这样坚守的话,将来它还有个整顿的时间,因此蒋介石同意傅作义还继续坚守北平。

此时,傅作义将他的兵力从北平、天津、张家口摆出了“一字长蛇阵”。就在蒋介石和傅作义做出继续坚守北平这一决定的同时,毛泽东则抓紧一切战机,调兵遣将。根据毛泽东的南下指示,刚从塔山阵地上撤下来的东北野战军4纵未经修整,便于11月从驻地出发,大踏步地向着华北千里南下,目标直指北平。1948年11月,80万东北野战军提前结束修整,日夜兼程,秘密入关。仅仅一周时间,部队到达北平以东的石门、马伸桥、赵各庄一带隐蔽集结待命。与此同时,毛泽东指示解放军对北平城围而不打。

这座千年古城文物名胜古迹不计其数,如果双方交战,不仅百姓遭殃,众多文物也将毁于一旦。战争的发动者无疑将会成为千古罪人。1948年12月13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解放军几路大军向北平城郊开进,解放了清华大学所在地清华园(包括燕京大学、颐和园),南边逼近了南苑机场,西边就逼近了国民党时候的所谓的新北平,就是他这个“剿总”司令部。傅作义当时就匆匆忙忙把他的“剿总”司令部从西郊搬到北平城内的中南海,当时宣布要守城。


北平被解放军包围之后,全城一片混乱。国民党兵心情沮丧,老百姓也惶惶不安。此时的傅作义一无外援,二无退路,唯一通向天津的一条道路也被切断了。此时,傅作义脑海中呈现出一连串对蒋介石的失望和不满。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普遍对战后的新生活对和平个发展充满了向往。然而,国民党悍然发动内战,一时间饥饿蔓延、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对国内一系列糟糕的局势,蒋介石难辞其咎。除此之外,在“辽沈战役”期间发生的一件事情,让傅作义对蒋介石更加失望。当时蒋介石从南京几次飞到北平,召集傅作义他们开会研究怎么作战,突然蒋介石跑了,傅作义大感奇怪,作战紧张的时候正研究问题你怎么跑了?后来才知道,蒋经国在上海“打虎”,把宋美龄姐姐宋霭龄的儿子孔令恺给扣了。一扣之后,蒋介石亲自飞到上海为他解围。傅作义讲:蒋介石看美人比江山还重,说我还为他卖什么力,蒋介石的所作所为让傅作义倍感失望。

1948年10月底,“辽沈战役”接近尾声,国民党军队的败势已定,负责东北战事的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被撤职查办,这样的前车之鉴让傅作义不得不考虑,万一战败等待自己的将是怎样的命运,自己是不是还有其它选择的机会呢?经过一夜的思考,傅作义决定给毛泽东发一份电报,呼吁和平,提议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要求中共派代表到北平谈判。


事实上,尽管傅作义表面上看开始实际行动,但在内心中深处他压力依然很大,对国民党、共产党两头都心怀顾虑。他就是说自己可能有三种死法:1.我要和共产党和谈,那国民党特务可能杀了我。2.我跟共产党和谈,那共产党也可能杀了我。3.我走投无路了,我只有自杀。傅作义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国民党军统和中统的特务、中央军在北平横行霸道,很多是他控制不了的。尽管矛盾重重,傅作义决定还是要和谈。他的想法自然也传到了毛泽东那里。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一举一动,甚至每天的情绪变化共产党都了如指掌。情报工作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良好的效?早在1948年春天,中共中央就开始着解放北平的工作,三千多名中共工作人员陆续潜伏在北平。在众多情报线索中,有一条线安排得最为隐蔽,傅作义的言谈举止,表情变化都在掌握之中。原来这个潜伏在傅作义身边的人不是外人,正是他的女儿傅冬菊。不仅如此,许多在傅作义心中有分量的人,也被邀请加入到劝说傅作义的工作中来。比如,叶剑英亲自写信给傅作义的老师那增锡,希望他出面劝说傅作义。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好北平这座古城,决不能让北平城遭到战火破坏。为了促进傅作义尽早做出谈判的决定,毛泽东命令解放军采取行动。12月初,解放军包围了张家口,将傅作义的王牌军三十五军围困于新保安。在女儿傅冬菊等人一再劝说下,傅作义决定派代表出城与解放军谈判。


1948年12月15日一大早,大街上人车稀少,五个行动神秘的人行色匆匆,他们冒着严寒

,乘一辆吉普车出了北平城,这五个人正是傅作义悄悄派出的和谈代表。在城东边聂荣臻和杨成武跟他们进行了谈判,谈判从12月15日一直持续到19日,由于双方条件相距太大,第一次谈判未能达成协议。12月22日,傅作义的三十五军在新保安被歼灭,军长郭景云自杀,这对傅作义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他整日不说话,坐卧不宁,寝食不安,不断唉声叹气,特别爱发脾气,还想自行解除兵权,去南京请罪,听候处理,甚至想自杀。谈判陷入僵持,新保安之战,又让傅作义的老本儿几乎赔光,心痛不已的傅作义在这次战败后对前途彻底失去了幻想。如果再打下去,自己将毫无胜算。困境之中的傅作义曾不止一次地问他的参谋长,和谈算不算投降?因为他内心十分清楚,如果不和谈,拼死一战,不仅没有胜算,而且北平这座千年古都也将毁于战火,自己将成为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和谈自己又将会等来怎样的命运安排呢。

一番艰苦抉择之后,傅作义下定决心,就北平问题再次与中共和谈。就在这时,

12月25日一个意外的消息几乎让他崩溃,中共中央发布了一份战犯名单,傅作义的名字赫然列于一级战犯中。在战犯名单宣布的第二天,盛怒之下的傅作义召回了谈判代表,他不能理解的是自己已经诚意和谈,为何得到这样的对待?后来中央通过中间人向他捎话,说宣布你是战犯,反倒提高了在国民党军队中间的地位。因为华北就你一个战犯。所以说你一说话,那些其它中央军也没什么话好说了,都得听你的。傅作义觉得有理就同意了。

因此,在1949年1月初谈判恢复了。在获悉共产党方面的真实意图之后,傅作义派人重新回到了谈判桌上,这一次双方谈判时提出,平、津、塘、绥可以一起谈。中共方面的意见是所有军一律解放军化,所有地方一律解放区化。在接受这样的条件和前提下,对傅作义部起义人员一律既往不咎,傅作义的总部以及他的高级干部一律予以适当安排,包括傅作义本人。经过第二轮漫长的谈判,1949年1月9日,国共双方形成书面的《会谈纪要》,并签字确认。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解放军方面还在谈判中还特别说明,如有诚意,在1949年1月14日午夜以前,天津的国民党守军必须出城接受改编,并把这一天作为傅作义方答复的最后时限。

傅作义在中南海居仁堂看完《会议纪要》后,一言不发,来回踱步,这时距离规定好的1月14日的期限,只剩下短短四天。斟酌许久后,傅作义发令,派代表第三次去谈判,然而谈判代表们坐在一起的时候,时间已经是1月14日的白天了,他派出的代表是谁呢?那就是和毛泽东过去有密切关系,新任的华北“剿总”副司令邓宝珊。因为他跟中共的好多领导人都很熟。邓宝珊原来是西北军的老将,他在大革命期间同共产党的关系就很好。抗战期间,他驻守延安北边的榆林,每次路过延安的时候,毛泽东都招待他,他的女儿也到延安学习过,所以毛泽东同邓宝珊是老熟人了。

1月14日,邓宝珊等人与中共代表罗荣桓、聂荣臻等人会面,双方代表再次回到了谈判桌上,邓宝珊等人与罗荣桓、聂荣臻面对面坐着,邓宝珊虽然是毛泽东在陕北时的老朋友,但此时毕竟还是敌对一方的代表,因此中共方面态度还是比较强硬。聂荣臻见面时便说:我们上次说得很清楚,14日午夜是答复的最后期限,现在只剩下几个小时了,我们已下达了攻击天津的命令,天津便不包括在谈判范围之内了。邓宝珊只是叹息了一下,说天津不打就好了。

形势不由人,下达攻打天津的战斗命令是因为中央军委认为不能再一味等待。1949年1月14日东北野战军发起对天津的总攻,短短29个小时就攻占了天津全城,全歼守敌13万人。天津解放,塘沽守军乘船逃走。傅作义手下在北平的20多万人,完全陷入欲战不能,欲逃无路的绝境。天津失守,傅作义受到极大震动,他失去了谈判最后的筹码,眼下只有和平这一条路了。第二天,傅作义电告中共,同意部队出城改编,1月15日上午举行了正式谈判,进展比较顺利,达成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初步协议》。

1月16日,双方在《初步协议》上签字,邓宝珊返回北平。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在《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上签字。从22日起,国民党部队开始陆续撤出北平,31日撤退完毕。同日,人民解放军开进北平,接管防务。战争阴云笼罩的节日气氛,在这一天得到了彻底的释放。

北平和平解放是震动中外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创造的和平解放国民党军队的方式,成为后来解放四川、湖南新疆、云南的范例。这座驰名中外的文化古都免于战火,为新中国定都于此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