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钵仔糕制作教程 居然是这样制作的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31 09:05:23    

钵仔糕居然是这样制作的!!!

在广东阳春,老家的早餐可选的很多,肠粉、牛腩捞粉、猪杂汤粉、枸杞汤、石磨肠粉、猪肠卷、钵仔玛……钵仔玛一定是最特别的存在。钵仔玛又叫钵仔糕,是遍布广东阳江阳春大街小巷的一种用钵仔为容器制作的小吃。有咸甜之分,咸的有白玛、芋头玛,咸香嫩滑;甜的称为甜玛,爽口弹牙。这种小吃是阳春特色美食的一张亮丽名片。还记得小时候住在外公家,外公常常带我去街上吃钵仔玛,每次我撒娇发脾气的时候,只要一个钵仔玛就可以哄好我。离乡多年的我,慢慢长大成人,但是仍然无法忘记童年的钵仔玛,每次回去,不论时间长短,我都会特地去吃钵仔玛,只要吃一口那个熟悉的味道,就会让我找回童年和外公在一起时的快乐。


钵仔玛

制作钵仔玛,通常使用隔夜浸泡的米,用石磨磨成米浆,倒在陶制的小钵里。放进蒸笼,大火炊熟。蒜子油得用本地鲜榨的花生油来做,花生碎要炒得酥脆,这样才算是合格的配料。蒸好放凉后,用扁平的竹签,绕着钵的圆边划一圈,使钵仔玛脱模,再划十字分成块状。一勺蒜子油,一勺酱油,一点花生碎。蒜香、酱香、米香仿佛天生就该在一起。吃上一块,入口就是弹牙的口感。偶尔嚼到花生碎,是意外之喜。除了香,还是香,再也想不到其他言语。相比白玛和芋头玛,甜玛的吃法更加简单——无需额外添加调料,用竹签戳起来,就能直接品尝到甜玛的香甜软糯。


钵仔玛

钵仔玛历史悠久,它出现的年代和起源已无从考证。一年四季、无论早晚,在阳春市大街小巷总是四处可见卖钵仔玛的摊档。两个用竹竿挑起的竹篮,周围摆着几张桌椅,这就是吃钵仔玛的地方,虽然简陋,但却有着无数阳春人味觉的记忆。钵仔玛几乎贯穿了我整个小学阶段。校门口每天早晨会有许多摊档,卖小笼包的,炒肠卷的,卖馒头的……可那时的我独爱钵仔玛。有两种规格,一种两毛钱,一种五毛钱。我喜欢吃两个两毛钱的,填饱了肚子,也不会浪费。那是很容易满足的年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