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7 09:50:32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徽钦二帝及一众的皇室宗亲被金军俘虏北上,北宋灭亡。当时康王赵构不在京城,幸免于难,之后他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建立南宋。相比于北宋九帝,南宋的九位皇帝似乎大多数都很少为人知道。本文就跟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南宋九帝以及他们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赵构是宋徽宗第九子,被封为康王,靖康元年,金军南下包围汴京城,赵构被派往金营担任人质。金军第二次南下之际,他奉命出使金营求和,中途折返,驻节相州,受任河北兵马大元帅。
靖康二年,金军攻入汴京城,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赵构当时不在汴京城,逃过一劫,他辗转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改元建炎,建立南宋。
当时宋军一败涂地,赵构称帝后一路向南逃窜,曾一度逃到海上避难。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杭州),称行在。
赵构
赵构在位期间一方面重用岳飞、韩世忠等人抵抗金军和伪齐,一面任用汪伯彦、黄潜善、秦桧等负责对金媾和,最终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冬达成绍兴和议,以放弃旧疆和对金称臣纳贡为代价,奠定了南宋在淮河、秦岭以南的偏安局面。也是在这一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赵构将皇位禅让给养子赵昚,自己做起了太上皇,淳熙十四年(1187年),赵构去世,终年81岁。
赵昚,原名赵伯琮,是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生父为赵子偁,到他这一支时,其实上与皇室的关系已经很远了。赵构本来是有一个儿子的,可是这个儿子早夭,此后赵构再也没能生出儿子,公元1132年,5岁的赵伯琮被接入宫中抚养。
此后,赵伯琮在皇宫长大,绍兴三十年(1160年)二月,赵伯琮正式被高宗立为皇子,后又封他为建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赵构将皇位禅让给赵伯琮,并改名为赵昚。
宋孝宗赵昚
赵昚不甘于偏安东南,刚即位便力图一番振作,发兵恢复中原。他即位第二个月,就决定为岳飞平反,起用张浚,发动隆兴北伐,试图收复中原,然而惨遭败北,不得已与金朝缔结隆兴和议,恢复了宋金之间的和平状态。
此后赵昚注重内治,南宋呈现安定局面,史称“乾淳之治”。淳熙十六年(1189年),赵昚以为高宗服三年之丧为由,禅位于皇太子赵惇,然而赵惇不孝,导致赵昚在退位后郁郁成疾,于绍熙五年(1194年)驾崩,享年六十八岁。
赵惇是宋孝宗第三子,淳熙十六年(1189年),赵昚以为高宗服三年之丧为由,禅位于皇太子赵惇,是为宋光宗。
光宗继位后,由于身体不好,加上皇后李氏比较强势,所以朝廷大权逐渐落入李皇后手中。而且李皇后还离间孝宗与光宗的父子之情,这更加加重了孝宗的病情。
宋光宗赵惇
公元1194年,赵汝愚、韩侂胄等人在太皇太后吴氏的支持下拥立嘉王赵扩登基,是为宋宁宗。光宗退位为太上皇。对于政权交接之事,光宗竟然被蒙在鼓里,当他知道这件事后长期拒绝接受宁宗的朝见,依然住在皇宫之中,不肯搬到为太上皇预备的寝宫里。
公元1200年,宋光宗去世,终年54岁。
赵扩是宋光宗次子,早年被封为嘉王,光宗继位后,由于身体原因加上皇后李氏的干政,他自己算是一事无成,后来因病变得更加疯狂了。1194年赵扩在赵汝愚、韩侂胄以及太皇太后吴氏等人的拥立下继承皇位,光宗被迫成为太上皇。
宋宁宗赵扩
赵扩执政期间,先是赵汝愚、韩侂胄党争,赵汝愚被罢免后,韩侂胄专权。韩侂胄也想建立一些军功,于是在1206年北伐金朝,不过北伐失利,被迫签订了嘉定和议。
在赵扩执政的后期,朝政大权又逐渐被史弥远把持,加上他本人也没有太大的政治能力,虽在位30年,但是可以说是碌碌无为。嘉定十七年(1224年),宋宁宗去世,终年57岁。
赵昀,初名赵与莒,后改名赵贵诚,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赵德昭九世孙。赵昀先是被立为宁宗弟弟沂王的嗣子,宁宗虽然有九个儿子,但都早夭,所以赵昀在1224年被宁宗立为皇子。
宋宁宗去世后,赵昀在史弥远的拥立下继位为帝。在赵昀继位的前十年,朝廷大权一直被史弥远把持,所以赵昀对政务完全不过问,1233年史弥远死后,赵昀才开始亲政。
宋理宗赵昀
赵昀亲政之初,立志中兴,采取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端平元年(1234年),派兵联蒙灭金。同年出兵收复三京,但以失败告终,次年(1235年)蒙古大汗窝阔台以宋朝背约为由,全面侵宋,持续四十多年的宋蒙战争爆发。
晚年赵昀又沉湎于醉生梦死的荒淫生活中,朝政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1264年赵昀在临安去世,终年60岁,他在位时间仅次于宋仁宗赵祯。
赵禥是荣王赵与芮之子,宋理宗的侄子,宋理宗原本有三个儿子,但是都早夭,所以后来赵禥便被宋理宗收为养子,1260年被册立为皇太子。
宋度宗赵禥
1264年宋理宗去世后,赵禥按遗诏继承皇位。赵禥本人孱弱无能,智商低于正常人水平,荒淫甚于理宗,整天宴坐后宫,与妃嫔们饮酒作乐。就连批答公文也交给四个最得宠的女人执掌,号称春夏秋冬四夫人。
当时北方的蒙古日益强盛,宋度宗却把军政大权交给权臣贾似道,使南宋偏安江南的江山处于暗无天日之中。咸淳十年(1274年),赵禥驾崩于临安,终年35岁。
赵㬎是宋度宗次子,公元1274年宋度宗赵禥驾崩,赵㬎奉遗诏即皇帝位,时年四岁,由谢太后临朝称诏。
当时南宋已经处于灭亡的边缘,宰相贾似道把持朝政,元朝也在这时向南宋发起了总攻。公元1276年,元军兵至临安,赵㬎退位降元,降封开府仪同三司、瀛国公。
宋恭帝
公元1288年,赵㬎被元世祖忽必烈遣送吐蕃(今西藏)学习藏文、佛经,后出家,从事佛经研究和翻译。至治三年(1323年),因触犯文字狱被元英宗赐死,终年52岁。
赵昰是宋度宗的庶长子,1276年临安城投降前夜,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在驸马都尉杨镇、国舅杨亮节护送下潜出城外,辗转到福州,为赵宋王朝保留了一丝血脉。
宋端宗
同年五月一日,文天祥、陆秀夫等人拥立赵昰为帝,是为宋端宗。然而当时宋朝大势已去,文天祥等人带着宋端宗一路南逃,1278年在碙(náo)洲去世,年仅九岁。
赵昺是宋度宗第三子,1278年宋端宗去世后,赵昺在碙(náo)洲继位,次年南宋与元朝在崖山展开决战(史称“崖山海战”)。宋朝战败,元军随后包围崖山。左丞相陆秀夫背着赵昺在崖山跳海而亡,十万军民也相继投海殉国,国祚320年的宋朝至此灭亡。
宋末帝赵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