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部分池州市民坐轮渡跨江挖野菜 相关方面发出呼吁与提醒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7:00:00    

大皖新闻讯 春光明媚之季,田间地头的荠菜、马兰、蕨菜等时令野菜,成为这个季节难得的“限定”美味。每年这个季节,池州主城区都有部分“挖野菜大军”带上袋子、坐上轮渡,结伴前往原池州港对岸的铜陵市枞阳县辖区凤仪洲去踏青挖野菜。

跨江“寻鲜”,踏青、采摘两不误

近日,大皖新闻记者来到池州城北原池州港所在地池口——南洲渡口,乘坐轮渡前往凤仪洲实地探访。当天上午记者到达渡口时,通往渡船的斜坡上已有不少人聚集在一起等待着渡船靠岸。他们大多戴着遮阳帽,挎着布兜或塑料袋,有的还架着扁担、挑着箩筐。记者了解到,这个时间段,除了清晨乘坐轮渡到池州城区卖菜返程的枞阳县藕山镇村民外,登上轮渡过江的大都是池州城郊等地前去挖野菜的“寻鲜”人。

记者跟随人流踏上凤仪洲后,看到“野菜大军”们很快就四散开来,分头前往不同的草地。上午11时,穿过大片油菜花地,记者来到了一片芦苇丛,看见丛中有不少正低头弯腰挖野菜的阿姨们的身影。“我们早上8点就过来了,这边有芋蒿和芦笋,上午我们一直在这边挖。”一位张姓阿姨告诉记者,在网上看到很多人过来挖到了新鲜的野菜,便约了几个姐妹一同过来,“第一次过来挖着玩,不过确实很累,还是有点辛苦。” 张阿姨边说边向展示她染上野菜汁的双手。

不过,对于喜欢采摘野菜的人士来说,其实采摘野菜也是有一些讲究和学问的,很多有毒或不能吃的野菜遍布菜地里,与常规野菜外形非常相似,使人较难分辨。“你捏这个笋,圆圆的很饱满的就是不能吃的,扁一点的就是可以吃的。”芦苇地里,一位阿姨给周围的同伴现场教学并演示如何剥芦笋:“就这样一层一层拨开,嫩的都可以要,剥下来的带回家放水里浸两天就可以吃了,浸过才不会涩。”

客流增多,环境、安全压力俱增

随着越来越多的游玩及摘菜人士前往打卡体验,由池州主城区通往凤仪洲、原本荷载70人的渡船近期经常爆满。据铜陵市枞阳县藕山镇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自从进入野菜季以来,每天往返凤仪洲的乘客激增,“以前的人流量大概在八百人左右,现在这段时间已超过一千了,节假日人会更多一点。”该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客流量增多,渡船班次从一天22航次增加到现在一天38至40航次。

记者注意到,在码头登船区域,也有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在有序引导乘客排队上船、避免拥挤。原来,这是渡口所在地的贵池区清风街道沿江社区安排的志愿者。“志愿者们早上七点半就到码头,主要是对上船人员进行文明劝导,并对骑电动车上船乘客进行劝阻及解释。”贵池区清风街道沿江社区党委副书记吴彦婧介绍,自3月15日开始,该社区便在轮渡南岸加派了两名志愿者每日执勤,同时清风街道年初还在入口处及周边加设围栏,防止拥挤导致失足现象发生。

“挖野菜大军”涌动在导致客流量增多的同时,也给当地枞阳县凤仪洲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与影响。据介绍,在等待渡船驶往渡口的过程中,一些群众会选择在岸边择菜,择完后便随手将菜根、菜叶丢弃在原地,甚至有人将塑料袋、饮料瓶等垃圾直接扔在岸边。“我们欢迎池州市民来采摘野菜,但也希望大家能文明采摘,不要破坏环境。”枞阳县藕山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野菜味美,采摘、食用需当心

池州市疾控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提醒,在绿意盎然的野趣中,有可能暗藏着血吸虫尾蚴。血吸虫尾蚴像无形的“水中小刺”,一旦钻入皮肤,可能引发血吸虫病,导致发热、肝脾肿大甚至长期器官损伤。“摘野菜时,可以选择戴上手套、穿上胶靴以及长袖长裤采摘野菜,防止尾蚴从缝隙钻入。”

野菜看着十分诱人,但也有些野菜其中暗藏“毒”性,如马齿苋、荠菜、香椿、野芹菜等含有光敏物质,虽然通常情况下适量食用不易出现问题,但大量食用后暴露在阳光下,可能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引发皮肤不适,出现瘙痒、红斑等症状。池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为了避免出现类似情况,对于不熟悉的野菜,绝对不要轻易尝试,以免误食有毒植物,如若出现皮肤或者肠胃不适,需要及时就医。

董文芊 大皖新闻记者 朱春友

编辑 许大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