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清明风驻“允若亭” 追忆苏州交警永恒的“路标”——许允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21:02:00    

2024年11月5日,正在路面忙碌的苏州市吴中区城区中队民警许允若被一辆货车撞倒,身受重伤,被紧急送医救治,在与死神拉扯了71个日夜后,终究松开了手。

许允若,“允若”与苏州话“允诺”同音。这个清明,总是跟同事说“路上见”的交警许允若,食言了。但是用他名字命名的“允若服务亭”,将永远驻立在他生前站岗执勤的街口,伴随着晨昏灯火车流,悄然融入姑苏城的血脉。亦有人接过他执勤时记录的笔记本,在红绿灯交替间续写“一诺千金”的平安答卷。

“阿许”走了,一辈子忘不了

清明节至,整个城区中队仿佛被笼上了阴影。提及“阿许”“许哥”,大家都想说些什么,但是话刚说出口,声音便哽咽了,眼眶便红了。

“我们辖区,东吴北路以西,宝带路以南,这一片的老百姓都牵记他的,这些天总有人问我,怎么没看到许警官,以前天天在的哇。”辅警张永华至今仍然觉得,这一切不是真的,只是一个梦,是刷出来的小视频,只要划走,阿许就回来了。

同事们不想和许允若说“再见”,在他们的心中,这位老交警从未离开。

在许允若的办公室还留着部分他的物品,自制的腰垫、自制的腰带、七零八落的药瓶……这些都是他为了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的剧痛准备的。

曾经的工作搭档、现为城南交警中队民警的王华斌红着眼眶说:“我经常劝他,年纪大了,腰又不好,不要还像小伙子似的拼命。”

但是,他怎么会听呢?每天早上七点,他总是第一个到岗、出勤站“早高峰”;遇到抛锚的车辆,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推车;台风天,他不顾危险,徒手抢检积水中浮着的带钉子的木头……

“捡完木头,他根本站不直腰。我就看着他歪斜着身子,一手撑着腰,一步一步挪走了。”同事冯晨露说。

2018年10月,许允若在巡逻过程中发现一辆小轿车与货车发生追尾事故,小轿车受损严重,司机下半身被卡在车中、半身悬空。由于现场没有施救条件,许允若迅速评估形势,联系消防赶来处置。为了缓解司机的痛苦,他强忍自身腰间盘突出的疼痛,长时间弯腰托举司机,一直坚持到消防救援赶到并成功解救司机。

“他跪在地上用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的身体托举受伤司机的样子,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王华斌说。

手绘的交通流量图谱,成了交警必备的培训“教科书”

“站在新家桥头,我总会不自觉地挺直腰杆——许哥倒下的地方,就是我们接续奋斗的起点。”城区中队“00后”民警梁天说。

新家桥是许允若最牵挂的地方。这座百年石桥横亘在双向四车道的交汇口,每逢早晚高峰便“红得发紫”。曾经,许允若把自己“钉”在桥头,用眼盯、手记的“笨办法”,连续一个月记录车流量、访谈司机、绘制通行规律图,用汗水和脚步丈量出精确数据,提出了“周边信号灯联动调节”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让这里的交通恢复畅通。

“我们将许允若同志生前聚力攻坚交通堵点的做法和经验提炼成‘许允若工作法’,将他在新家桥的成功实践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交通治理典范。”吴中交警大队大队长张迎庆说。在全区,由许允若手绘的新家桥交通流量图谱,成了每一名交警的培训“教科书”。

如今,新家桥的岗位由梁天带队驻守,他在运用“许允若工作法”的基础上,结合“动态流量热力图”和警用无人机的智能应用,全量汇聚、分析道路交通数据,进一步优化配时方案,让高峰时段的通行效率再次提升。“许哥的‘老办法’,加上科技‘新手段’,真的很管用。”梁天将许允若留下的笔记本视若珍宝,不时拿出来翻看,纸张上密密麻麻的批注旁,又增添了新的记录。梁天说:“看着这个笔记,你就看出他有多热爱这份工作。”

在许允若心中,交警的职责不仅是疏通车流,更是守护生命。2020年年底,交警开展“一盔一带”行动,许允若考虑到辖区老旧小区多、困难人群多,意识到仅靠宣传难以奏效,于是决定“送头盔”。他四处募集头盔,警队内部解决一批,协调街道购买一批,公益组织争取一批,甚至自己掏钱补贴一批,辖区戴盔率常年保持在100%。与此同时,在电动车上牌时,考虑到辖区新业态从业者众多、作息时间不固定,许允若顺着数字门牌挨个走访,根据行业分门别类建立微信群,为大家提供预约办理、上门办理等定制便民服务。他总是把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想在前面,把各种能做的事情做在前面,为广大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我会努力要用他的‘笨办法’解决更多交通难题”“用他的‘热心肠’帮助更多的人”“从警的路还很长,但有许哥在,我知道未来该往哪儿走”…

“我一直等着这一天,但是他食言了。”

清明前夕,记者见到了许允若的妻子和儿子。许允若的妻子异常消瘦,憔悴无神。面对记者时,她努力克制着情绪,说话轻声细语。

“我总是下意识地认为,他是在值班,或者是在加班。清醒过来后才意识到,他已经走了……”他的妻子至今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情绪翻涌而来,她又泣不成声。在场所有人都红了眼……

在妻子的眼中,许允若虽然工作忙,但是对家庭非常关心。无论是加班,还是值班,他总是会跟妻子报备,并叮嘱她“别等我,早点休息。”因为心怀愧疚,他这几年经常给妻子“画饼”:“我马上就要退休了。等我退休了,我就带你出去玩,换我来做饭给你吃。”

“我一直等着这一天,但是他食言了。”

不久前,许允若的儿子大学毕业了,找到了一份工程监理的工作。干了几天,儿子在跟妈妈聊天时说,这工作天天跑工地真的挺辛苦的。许允若听到了,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安全无小事啊,既然你选择了这个职业,那就必须干干好,其他的都可以克服!”嘴上说着“狠话”,行动却“出卖”了他的心。怕儿子中暑,许允若特地做功课,上网淘了一个大容量的水壶送给儿子,让他随身携带。

在儿子的心目中,许允若就是典型的“老派家长”:表面不苟言笑,实则内心细腻又温柔。儿子说:“他总是把一碗里的鸡腿和最好的鸡肉留给我。”

提起许允若,妻子和儿子总是欲言又止。但是,就在记者离开中队后不久,收到了许允若妻子的信息,她说:“有句话想对他说很久了:你在我心里永远是个好警察,好丈夫,好父亲!”

又到清明,英魂不灭、允若永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於苏云

校对 陶善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