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06:49:00
在“双碳”战略引领下,生态环保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上,逾千家国内外环保企业参展,集中展示新一代信息技术、低碳转型、绿色生态创新实践等方面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郭承站表示,近年来,生态环保产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为我国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现发展质的飞跃
“小蓝,今天北京的天气怎么样?”在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台上,一款名为小蓝博士的智能机器人吸引众多观众驻足互动。它能够精准回答168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科技感与实用性十足。
先河环保作为国内生态环境监测及大数据分析领域的标杆企业,在此次展会上集中展示了30多款创新技术及解决方案。先河环保副总裁刘水东介绍,展品包括小蓝博士、生态数智云、智慧运维、高值溯源、无人机大气监管溯源、高光谱遥感扫描成像、颗粒物质控、地下水采样及在线监测等数智化新品。
在监测仪器专区可以看到,近年来环境监测仪器国产化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曲久辉说,我国常规环境监测仪器均已实现自主生产,质谱仪等高性能监测仪器国产化进程也已开启。传统环境监测仪器与遥感、5G等新一代数字监测技术和AI技术融合发展,构建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立体监测网络体系。
中央企业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今年首次参展,通过展示动态模型和全产业链场景,介绍了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再生钢铁、有色金属回收再利用、绿色纤维回收再利用、绿色供应链及境外战略性再生资源利用等业务布局,充分展示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基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中心获得的重要成果,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本。
曲久辉评价,我国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成为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核心支撑力量。目前,生态环保产业已形成覆盖水、大气、固废、土壤、环境监测、生态修复、减污降碳等重点领域的工程、技术、装备与服务体系,产业营收规模突破2.2万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在生态环保产业中,民营企业数量占从业单位总数的90%以上,吸纳了80%以上的就业人员,创造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对产业发展的营收贡献超过60%,税收贡献超过50%,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速创新转型步伐
随着消费者对居住环境安全与环保需求的持续升级,“无醛”已成为家居行业的核心关键词。在展会现场,万华生态集团推出绿色工业化定制整装,展示了传统家装行业向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时尚化转型升级的创新理念。
绿色工业化定制整装把家拆成10个工业模块,在根据个性化需求进行精美设计的基础上,继续拆分为4万多个工业制造部件,将室内装修行业带入大规模工业化时代,实现了工厂生产、到家安装模式,为家装厨卫“焕新”提供了工业化耐用消费品支持。“可以像制造汽车一样装修房子,真正实现绿色低碳和快装快住。”万华生态集团董事长郭兴田介绍,“‘快、绿、美’是绿色工业化定制整装的特点。按需提供个性化家装定制,最快7天装完一个家,并因使用全屋无醛产品体系,实现即装即住,满足现代人对‘无醛好房子’的追求。”
绿色科技,正以磅礴之力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工业领域变革,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从信息化、数字化到智能化,随着AI时代加速到来,大模型等技术正与生态环保的产品、业务、服务快速融合。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的AI智慧高压电源及控制系统,率先在行业实现了高压电源自学习、自优化、自主化运行等关键智能控制技术的突破。
龙净环保首席研发总监庄烨介绍,公司已形成以“燃煤电厂智慧环保岛控制系统”“AI智慧高压电源及控制系统”“智能环保输送系统”为代表的智慧环保装备体系。目前,龙净智慧环保装备已在电力、钢铁等领域广泛应用,可有效降低装备运行能耗,平均节能降耗超20%,经济效益显著,对推动重点工业领域的进一步减污降碳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保产业逐步从传统的末端治理模式向全链条全过程减污降碳和清洁生产深度延伸,产业体系持续优化升级,产业技术创新速度加快,驱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据统计,20年来,我国环保技术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产业标准供给持续加大。2024年,我国环境技术专利申请量超过10万件,居全球第一位;截至2024年底,环境技术进步奖累计获奖项目超过200项。
持续激发产业活力
4月11日,德国西克公司与瑞士恩德斯豪斯集团在北京举行中国战略合作发布启动仪式。此次合作标志着两大国际知名企业在流程工业自动化与绿色发展领域达成深度战略协同,旨在以更先进的气体分析与流量测量技术,为中国市场提供智能化、低碳化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此次强强联合,不仅是技术的交汇,更是产业绿色转型的坚实步伐。”郭承站在致辞中表示,“双方在可持续技术、创新能力与本土化运营方面高度契合,有望为中国环保产业注入全新活力。”
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环保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为生态建设贡献力量。与此同时,我国众多拥有专精特新技术和产品的生态环保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生态环保产业的风采。
生态环保产业是绿色转型的核心引擎,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性支柱。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指出,气候变化是挑战,更是机遇;环保产业是责任,更是未来。要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凝聚“政产学研用”合力,将生态环保产业打造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刘振民建议,以市场机制激发产业活力。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面,推广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投资理念,让环境效益成为可量化、可交易的经济价值。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绿色基础设施的支持,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同时,以全球合作拓展产业空间,鼓励中国环保企业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绿色投资,输出中国技术、标准和解决方案,与各国共建低碳产业链,让绿色成为全球复苏的底色。 (经济日报记者 刘 瑾 潘卓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