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6 16:05:00
7月5日,随着主变压器轰鸣启动,广东汕头110千伏试验区(湖边)输变电工程正式投产运行。这一汕头市新型电力系统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下的首个主网项目,比原计划提前半年竣工,大幅提升潮阳区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供电能力。
潮阳区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下称纺织印染园区)是汕头市重点打造的现代化印染产业集聚区,园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500亩,以多个产业园区为基础,初步形成了一批产业集中度高、关联度强、产业链条完善的特色产业集群。
截至目前,目前已有51家印染企业入园建设,工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广东汕头110千伏试验区(湖边)输变电工程的投产运行,为园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电力保障。
高耗能产业遇难题:供电不稳容易出次品
位于纺织印染园区中的企业广东荣昌纺织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电流是维系生产的命脉。“车间屋顶的废气处理风机和地下污水泵24小时运转,印染定型机需280℃持续高温,占用了全厂40%以上的电能。供电的稳定与否,直接决定着染缸中的布匹会蜕变为商品还是废料。”该企业负责人吴振汉坦言。
纺织印染企业产能持续释放,高温定型、染色、烘干等高能耗设备密集运转,叠加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等配套设施的电力需求,园区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类似的高能耗场景在该园区已成常态。
汕头市茂兴印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身着统一工装,熟练地在染缸间巡视、操作阀门,添加助剂,染色机、脱水机、烘干机不停转动,从染色到定型到包装再到质检,各个生产环节紧密运行,迸发出澎湃的生产活力。
“我们生产线调试期间,每一度的电只要不稳定,染色机和精密调色设备就会出现误差,颜色就会跑偏,我们的布都会产生次品。染色机的主泵停转十分钟,就可能导致蒸缸布报废,每一次的电压波动,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汕头市茂兴印染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英泽表示。
近年来,园区报装总容量超过10万千伏安,且最近电源点220千伏弼臣变电站距离园区4公里以上,供电半径过长、接电成本高成为困扰园区工业用户的用电难题。
本次投产的110千伏试验区(湖边)输变电工程新建2台63兆伏安主变压器,新建110千伏出线2回,10千伏出线间隔32回,建设团队克服跨越国道公路施工、原有地下管线复杂等难题,自开工建设到建成投产仅用时10个月。该工程投产后,将有效缓解220千伏弼臣变电站负载压力,进一步提升汕头海门片区供电可靠性,在有力保障潮阳纺织印染产业园区用电需求的同时,还将辐射濠江区部分工业企业生产用电,为支撑汕头南部临海区域工业发展注入强劲“电动力”。
政企联动破梗阻:创新协调机制提效率
近年来,汕头供电局以“年度会+按需专题会”形式常态召开市、区(县)两级电网建设协调会议,将电网项目纳入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管控,协同解决建设用地、道路挖掘共享等机制,全力破解电网建设的难点堵点。今年3月份,汕头市人民政府与广东电网公司签订《新型电力系统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汕头供电局紧抓良好契机,全力推进新型政企关系建设。
汕头潮阳区纺织产业是中国最大的内衣家居服生产基地,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中国内衣家居服之都”“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市”“中国工艺毛衫出口基地”三大国字号招牌,纺织服装产业作为该区经济支柱,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显著增长,规上工业产值实现了226.83亿元的增长,增长率达到10.5%,对规上工业产值的增长贡献率高达129.9%。
与此同时,潮阳区是汕头市首个电力负荷突破110万千瓦的区县,在潮阳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汕头供电局成立电网建设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和汕头供电局总经理担任组长,建立60天建设协调会议机制,试点实施“拿地即开工”工作模式和干部双向挂职联动机制,并向镇街一级纵深推进。属地汕头潮阳供电局在项目建设前期积极与区自然资源局、规划局等部门沟通协调,推动110千伏试验区(湖边)输变电工程提前完成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等相关手续的办理,为项目流程顺利进展提供了有效助力。
此外,汕头潮阳供电局建立了“一对一”服务机制,通过“主动运维、用电指导、个性化方案”三重保障,从“等问题”转变为“早干预”。该局安排专属客户经理对接纺织印染园区企业,制定个性化供电方案,对园区企业设备定期巡检,建立企业用能档案,为稳定生产筑牢根基,确保企业用电无忧。
南方+记者 余丹
通讯员 倪楚腾 桑滢雯 许宇桐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余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