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历时四年攻关 “储龙105”背后藏着哪些世界级难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07:30:00    

记者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获悉,我国自主研制、全球最大105兆瓦2极高速大容量同步电动发电机——“储龙105” 日前通过评审,产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长时间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在没有成熟行业标准与技术借鉴的情况下,我国科研团队历时四年攻关,成功研制全球最大105兆瓦高速电机。技术突破背后藏着哪些世界级难题?

在卧龙电气南阳防爆集团生产车间,直径3米、重量超200吨的“储龙105”电机雏形初现。据项目负责人介绍,两极高速电机的核心难点在于“高度系统集成”,相当于在同一台设备内实现“动力引擎”与“发电心脏”的完美协同。

卧龙电气南阳防爆集团重机公司总经理 李广顺:电机在这么小的体积之内又集成了这么多功能,这里边有很多的工艺创新,比如15.75千伏防电晕和全海拔覆盖情况下的绝缘技术。

在定子线圈自动化产线,机械臂正以0.01毫米精度缠绕绝缘材料,这套自主研发的数字仿生系统,将线圈一致性误差控制在万分之三以内。

压缩空气储能的电动机运行需要每天都启停一次,全生命周期启停次数达到2万次,对电机的寿命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储国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雪辉:机组每天温度冷热交替,所以采用单根线棒绝缘技术,使得在运行工况能有一定的伸缩余量,端部是一个柔性支撑的结构,确保冷热交替下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总装车间,全球最大的高速动平衡测试平台正在运转。通过全流程精度控制,“储龙105”的振动指标较国标严格3倍,达到航空级精密设备标准。

张雪辉:在最后的测试装配环节,通过高速动平衡把精度进一步提高,实现振动指标达到了很好的水平。

我国压缩空气储能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作为抽水蓄能之外最成熟的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压缩空气储能正迎来产业化爆发期。我国在建项目超10个、规划装机突破10GW,技术与工程应用已全面领跑全球。

在河南信阳,首个以山体平洞作为人造储气库的300MW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人工硐室已开挖过半。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建成10兆瓦级、100兆瓦级、300兆瓦级三代示范项目十个以上,形成“研发-示范-规模化”的完整技术链条。

中关村储能产业与技术联盟理事长 陈海生:我国压缩空气储能在过去十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压缩空气储能从技术上已经实现了从100兆瓦到300兆瓦的跨越。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5》显示,2024年全球新型储能装机165.4吉瓦,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达到43.7吉瓦,其中压缩空气储能因长寿命、高安全性成为电网级储能首选方案。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 宋晓刚: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的效率、经济性有独特的优势。对于中国来讲,市场潜力巨大。

压缩空气储能纳入“十四五”新型储能重点发展方向,多地出台专项补贴政策。业内预计,到2030年我国压缩空气储能装机将突破50GW,年减排二氧化碳超2亿吨,相当于关停60座百万千瓦级燃煤电厂,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坚实保障。

(总台央视记者 朱江 张伟 河南台)

(来源:央视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