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1 16:27:00
8月16日,黔东南州剑河县观么镇新民村、新合村(高雍寨)在新民小学举行第十二届金秋助学活动。当天的助学活动,以603分的成绩被厦门大学录取的万旭光等学生,得到了192名热心教育人士、8家企业单位的捐款资助。
助学金发放仪式上,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学子杨乐怡欣在发言中说:“走出大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学成归来,是为了更有力量地回馈大山。请家乡的亲人们放心,我们一定会带着你们的嘱托和期望,在大学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努力拼搏,增长才干,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我是,今天我荣幸来到这里,非常高兴,每次——我接下来要用苗话来讲了,我没读书,我不会说——”家长代表万旭光的妈妈张水芳用汉语开场白后,只能改用苗语发言,虽然“词不达意”,但参加助学活动的人们还是感受到了她的感激之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为了感谢像张水芳这样不会说只埋头劳动,撑起孩子天空的家长,助学活动评选了8户“教育模范家庭”:杨再宏家先后培养出4名大学生,且1人就业,2名硕士研究生;万政文家先后培养出两名大学生,且均已就业;张世泽家先后培养出两名大学生,且均已就业;万金保谷家先后培养出3名大学生,且均已就业;万政德家先后培养出3名大学生,已有1人就业;万祖德家先后培养出两名大学生,且均已就业;万祖明家先后培养出3名大学生,且已有2人就业;万土木娃家先后培养出两名大学生,且均已就业。
当天的助学活动还评选了万秀林、杨斌、万水桥等10人为“热心教育先进人士”,他们是捐资助学的中流砥柱,是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表率,是心系家乡、建设家乡的榜样。
除了家庭,除了爱心人士,新民村、新合村的教育发展史上还凝聚着一群人的智慧与贡献,他们从外地而来,不怕山高路远,扎根新民小学教书育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山区学生,为此,当天的助学活动授予刘刚和粟多木为荣誉村民。
据了解,今年,新民村、新合村就自筹助学金7万余元、资助学生57名,其中本科生20名、专科生11名、高中生10名、初中生14名,还有两位考上研究生的学生。
两村的金秋助学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12年,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单位、爱心企业、热心教育人士以及村民的鼎力相助和支持,累计自筹助学金95.9万元,资助学生451名。
特约通讯员 万文杰 万胜贤
编辑 皮亚丹
二审 廖波
三审 王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