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生态河道变“后花园”,人水相依更相亲|中山干部群众话“百千万工程”治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5:14:00    

生态河道变“后花园”,人水相依更相亲|中山干部群众话“百千万工程”治水

“我住这里7年了,家门口的河涌变清澈以后,饭后散步更舒心了。 ”住在中山市港口镇新港社区的杨秀云介绍,以往的十号涌漂浮着很多垃圾,路过都能闻到阵阵臭味。如今的十号涌俨然成为两岸居民群众的后花园,居民在闲暇时间里沿河漫步、河边垂钓,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感与日俱增。

自港口镇对十号涌进场施工后,共计清淤超1.6立方,使河道恢复水体生态功能。

十号涌东起港口体育公园,西至中山城北收费站出口辅道,河涌全长1.04km,流域范围为住宅小区、公共建筑、民居等。整治前河涌污泥淤积,水质为劣V类。自港口镇对十号涌进场施工后,共计清淤超1.6立方米,使河道恢复水体生态功能。

解决十号涌水体问题后,港口镇将整治工作延伸到了河岸。漫步在十号涌沿岸,嫩绿的草坪生机勃勃,各类花草树木错落有致,为河涌勾勒出一幅五彩斑斓的生态画卷。

“昨天还有住户发视频称这里是‘呼伦贝尔大草原’呢,不仔细看都不知道正是家楼下。我每天在河边散步都感到神清气爽,等过段时间蓝楹花开了,我还要下来拍照打卡!”杨秀云说。

如今的十号涌俨然成为两岸居民群众的后花园。

十号涌周边有2个住宅小区、2个公共建筑、近20户共约1.8万居民在此生活。新港社区党委委员徐泽豪介绍,十号涌整治前,河面的垃圾大多来自居民和垂钓者,甚至还有居民在河岸私垦菜地。“我们安排了网格员每日巡查河涌,对乱扔垃圾现象进行整改,并定期清理河面垃圾,环境变好后,大家的素质也逐渐提高了。接下来,新港社区也将继续推动水污染治理工作,引导周边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环境保护,提高居民群众保护水体的自觉性。”

中山公用集团施工人员谭友飞坦言,居民工作是治理工作中难啃的“骨头”之一。在推进工作时,很多居民不理解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害怕这项工作阻碍了出行。在了解到居民的顾虑后,社区人员和施工团队通过上门协调,通过宣讲治水的理念,获取居民理解。

河涌环境变好,居民一同加入到河涌环境的保护中。

“等到河涌清淤工作快结束时,水质的变化已经呈现出来了,加上沿岸的生态变好,居民也开始支持我们了,还一同加入到河涌环境的保护中。河涌和居民态度的转变,也让我充满了成就感。”谭友飞说。

居住在胜隆社区的吴荣堂对河涌的变化也尤为感慨。“以前只要一下雨,河涌浮上来的黑臭味实在难闻,根本不敢经过。现在完全不一样了,清明节下了几场雨,路过既闻不到味道,河水还很清澈。我希望河涌和周边的环境还能越来越靓,吸引更多人到我们这边居住。”吴荣堂说。

【编者按】

3月21日,中山高规格召开美丽河湖保护建设工作会议,动员全市上下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吹响从水污染治理向美丽河湖保护建设进军的号角,深入实施美丽河湖保护建设十大工程,把中山建设成“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美丽岭南水乡。回顾中山治水千日攻坚,该市把水污染治理作为 “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大盘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一子,以最坚决态度、最大决心、最有力措施打响这场翻身仗,从根本上扭转了极其被动的治水局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年后,春又至。走在中山城镇,一条条河涌从“恶臭难闻”逐渐变为水清岸绿,景色美了,一大批亲水平台涌现,一河两岸成为市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即日起,南方+将回访经过治理的中山河涌,从群众的获得感看中山治水之变。

统筹:罗丽娟

撰文/摄影:梁诗婷 杨慧荣

视频来源:中山广播电视台

【作者】 梁诗婷;杨慧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