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湖评论:登记无碍,守护幸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22:05:00    

近日,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于今年5月10日起正式施行。这一条例的修订,不仅标志着我国婚姻登记制度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更体现了国家对婚姻登记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婚姻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切实保障。

新《条例》最显著的突破在于实行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内地居民可跨省就近办理结婚、离婚及补证业务,无需再返回户籍地。这一改革是对人口大规模流动时代需求的精准回应。据统计,截至2025年2月,全国“跨省通办”试点已累计办理婚姻登记49.2万对,充分验证了制度可行性。政策全面推行后,将惠及2.36亿跨省流动人口。

新修订的条例还简化了婚姻登记所需材料的手续。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取消了内地居民办理婚姻登记时需出具居民户口簿的规定,仅需身份证和无配偶声明即可。这一调整既降低了行政成本,也减少了个体因户籍限制产生的“证明困境”,体现了“放管服”改革的深化。从“跑断腿”到“就近办”,从“材料繁”到“一证通”,制度壁垒的消解,不仅便利了个人生活,更推动了婚姻登记从“属地管理”向“服务型治理”的转型。

新《条例》首次将婚姻家庭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法律框架,明确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加强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倡导文明婚俗,治理高额彩礼等陋习。这一修订直击当下婚恋领域痛点,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彩礼返还争议占比超三成。通过制度引导与专业服务介入,政策旨在从源头化解矛盾,推动婚恋观从“物质交换”向“情感联结”回归。

此外,新《条例》在便民利民的同时,强化了法治保障。一方面,全国婚姻信息库的完善与跨部门信息共享,有效遏制重婚、骗婚等违法行为。另一方面,条例明确登记机关对家暴、拐卖妇女等情况的强制报告义务,将婚姻登记场所转化为社会保护的前哨站。在深圳等先行城市,婚姻登记机构联合反家暴中心建立的“预警—干预”机制,已成功帮助数百名妇女脱离危险。新规的全国推广,标志着婚姻登记从“被动记录”转向“主动治理”,成为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抓手。

婚姻制度是观察社会文明的窗口,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试金石。新《婚姻登记条例》以“全国通办”破局地域限制,以“手续简化”便利个人生活,以“服务升级”涵养文明风尚,以“法治护航”守护个体尊严,四者共同勾勒出新时代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图谱。在人口结构变革、婚育观念转型的关键期,这一政策既是对民生关切的积极回应,更是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注脚。未来,随着配套措施的落地与治理能力的持续提升,中国式婚姻家庭文明必将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曹丽娜(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道“小纸青”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