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9:22:00
范昊帆 刘铁成
2024年以来,酒泉市以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高位推进“四强”行动,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酒泉迈出坚实步伐,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科技创新动能澎湃
国家“两高区”创建稳步推进,培育组建酒泉市“源网荷储”创新联合体和技术创新中心,制定完成国内天然气管道掺氢首个行业标准,建成国内品种最多的洋葱种质资源库……这些成绩的背后是酒泉市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动写照。
在酒泉经开区,越来越多的企业深切感受到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我们依托已投产的智能化集成产线,开发了‘酒泉定制版’储能系统,使电池簇运行效率较传统方案提升12%,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中国电气装备酒泉平高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夏雨说。
近年来,酒泉市通过加大政策、资金支持等系列务实举措,加快布局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强科技行动取得实质性进展。酒泉市被确定为国家农高区全省唯一创建主体,国家高新区创建及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西北创新基地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建成国家创新型县市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实现县市区全覆盖,甘肃省玉米种业研究院、特种油品技术创新中心、矿产资源勘查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落户酒泉,全市科技创新的发展势能不断积蓄。
2024年,酒泉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21亿元,同比增长16.2%。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保有量分别达195家、122家、330家,分别是“十三五”末的4.2倍、3.5倍、2.3倍。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60户,同比增长57.9%。
从新材料领域到农业领域,从生态环保领域到装备制造领域……强科技行动已成为酒泉促进各领域技术进步、合作对接、成果展示转化的强大动力。
酒泉市科技局副局长何成福介绍,酒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主要指标提前2年完成,综合科技进步指数达66.89%,较“十三五”末增长18%,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工业强市方兴未艾
新能源产业向“群”发力、化工产业向“精”延展、矿产品加工业向“绿”转型、航空航天产业向“新”布局。近年来,酒泉市统筹新型工业化与强工业行动一体推进,倾力打造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现代化工、矿产品加工等四大产业,印发《酒泉市强工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明确了“433”现代产业体系。
酒泉市牢固树立“大抓工业、大干工业、大兴工业”理念,坚持领导力量、资金政策、资源要素、人才保障、配套服务向工业倾斜,工业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在强工业行动中,酒泉市对省列市列重大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包抓,着力强化要素保障,为项目提供全流程全周期“管家式”代办服务,全面落实用地、财税、人才等一揽子惠企政策措施,不断优化调整产业合作政策,用真金白银助力项目建设和企业良好运营。
“在基础建设工程上,各部门单位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全力保障基地改造建设顺利推行;在工业升级改造上,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我们进行技术创新,营造了优良的发展环境。”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酒泉基地总经理宋炎说,得益于当地各项政策的支持,企业能更好地扎根酒泉,深度融入地方强工业发展浪潮中。
从过去的“一油独大”到如今新能源及其装备制造、现代化工、矿产品加工等多产业支撑加速迈进,酒泉市工业结构产生了质的变化。2024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398.3亿元,总量排名全省第三,工业对全市生产总值的贡献由2019年的20.19%提升到38.3%,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近年来,酒泉市大力实施强县域行动,全力以赴促产业、育平台、强保障,已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繁荣兴旺的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
坚持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支柱产业,持续做强工业实体,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工业主导县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其中,瓜州县、金塔县、肃州区、肃北县规上增速保持2位数的高速增长,玉门市增长平稳有力,发挥了大块头县域“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在工业主导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带动下,2024年县域工业经济总量达394亿元,同比增长10%。
坚持“一县一特色、全市一盘棋”的发展思路,全市实施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主攻现代制种、高效蔬菜、绿色畜牧三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肃州种业和高效蔬菜,金塔肉羊和肉苁蓉,玉门、瓜州枸杞、蜜瓜,敦煌葡萄和李广杏,肃北、阿克塞草食畜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酒泉各县市深挖旅游资源,积极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持续激发县域旅游市场活力。敦煌文旅业态新潮涌动,“万人星空演唱会”歌声嘹亮,“四大演艺”首次当年突破2300场次,敦煌全年接待游客达2092万人次。瓜州举办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等徒步赛事104批次,户外运动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多场高端体育赛事结缘金塔,航天发射观礼、航天研学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县域文旅品牌更具知名度和影响力。
县域强,则市域强。2024年,全市积极融入“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培育壮大县域主导产业,积极构建竞相发展优势互补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