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严管厚爱激励担当作为】澄清正名亮态度,释放激浊扬清鲜明信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4:16: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人勤春来早,沃野春耕忙。春分日一大早,四川省绵竹市富新镇农技站站长尹邦志就赶到果园内,耐心向前来咨询果树种植和管护技术的农户讲解答疑。

“得知被举报心情很复杂,尽管自己知道不属实,还是担心会有人质疑和误解。”提起曾被匿名举报套取上级发放补助粮种的经历,尹邦志坦言当时“心理压力不小”。收到信访举报后,绵竹市纪委监委及时成立调查组进行核查,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与相关人员谈话等方式,对举报线索认真甄别、仔细查证,最终确认该信访举报反映问题失实。

问题虽已查明,但“不白之冤”带来的影响和担忧仍在。经严格审核确定该问题符合澄清正名条件后,市纪委监委组织在富新镇召开澄清大会。不实举报得以公开澄清,尹邦志感到“心里的大石头被彻底搬开”,以更充足的干劲投入到如今的工作中。

澄清事实,以正视听,让受到诽谤、诬告、不实举报的干部解开思想“疙瘩”,是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抓手。不只是四川,全国各地都在积极行动,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完善制度机制、明确澄清情形、严谨核查研判,实事求是、审慎稳妥推进澄清正名工作。山东省滨州市纪委监委制定出台失实检举控告澄清正名工作实施办法等制度,就“应澄尽澄”的适用范围、实施主体、程序要求等作出具体规定。云南省曲靖市纪委监委实行澄清正名“三只三不”原则,即只澄清失实具体问题,不对澄清对象作全面评价;只阐述核查结果,不陈述核实细节;只在批准范围内澄清,不随意扩大澄清范围,着力提升澄清正名的精准性规范性。

澄清的对象和内容明确了,如何选择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澄清,是澄清正名工作实践中的另一个重点。注重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纪检监察机关在统筹考虑澄清对象本人意愿、问题类型性质、影响程度范围等因素基础上,制定“量体裁衣”的实施方案,综合运用书面澄清、当面澄清、会议澄清、通报澄清等方式,及时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促使其消除顾虑,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厚爱。

3月4日,一场澄清正名暨信访政策宣讲大会在江西省南昌市某市直单位召开。此前,市纪委监委收到反映该单位党组书记、局长李某某插手干预执法工作的信访举报,经多方核查后认定举报失实。考虑到“一把手”岗位重要、责任重大,不实举报不仅会给其本人造成一定困扰,也可能影响其他同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市纪委监委决定通过会议和通报相结合的方式澄清该问题。会上,市纪委监委具体承办部门通报问题核查情况,信访室对澄清正名有关规定和政策进行解读,引导党员干部正确行使监督权,最后由李某某本人表态发言。

“澄清与宣讲同步进行,不仅帮助澄清对象卸下思想包袱,消除不良影响,也让我们学习到不少政策知识。”这场会议在该单位产生了强烈反响,参会者普遍反映这既是关怀爱护,也是鼓励鞭策。据悉,南昌市纪委监委灵活采取多种方式,近年来累计为55名干部和1个单位澄清正名,及时解决不实举报影响干部声誉、牵扯干部精力、束缚干部手脚等问题。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纪检监察干部与群众代表面对面沟通,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 吴震/摄

一纸公函、一场会议并非终点,帮助澄清对象打消心理顾虑、重塑工作信心、促进干事创业才是关键。不少地方探索建立澄清后跟踪管理机制,适时开展暖心回访,强化成果运用,推动构建工作闭环。比如,重庆市江北区纪委监委建立澄清正名对象谈心谈话制度,通过电话沟通、实地走访等方式做实跟踪回访,引导澄清对象正确对待群众监督;及时将澄清材料存入干部廉政档案,并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沟通对接,避免干部因受到诬告、错告而影响选拔任用、评优评先,释放澄清正名正向激励效应。

扶正必须祛邪,激浊方能扬清。诬告陷害不仅扰乱正常工作秩序,挫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还容易助长歪风邪气,对政治生态造成不良影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将澄清正名与查处诬告陷害工作有机衔接、一体推进,在为清白干事者撑腰的同时,旗帜鲜明向诬告陷害行为“亮剑”。

“新野县汉华街道孟营社区居民张某因涉嫌诬告陷害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郑州市金水区纪委监委为受到不实举报的杨金路街道大贺庄村村干部李某林、李某科澄清正名……”1月10日,河南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了6起惩治诬告陷害和澄清正名典型案例。自去年3月以来,河南省纪检监察机关会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联合开展惩治诬告陷害行为专项行动,既分工负责又密切协作,依法保护干部群众检举控告权利,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截至今年2月底,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核查诬告陷害问题线索2037件,处理诬告人1116人。

惩治诬告陷害与澄清正名“双管齐下”,推动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和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既要在治标上用力,也要在治本上发力。在推进惩治诬告陷害行为专项治理过程中,黑龙江省纪检监察机关着力加强制度建设,通过整章建制推动惩治诬告陷害和澄清正名常态长效,省纪委监委切实强化对专项治理工作跟踪问效,把相关情况纳入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多措并举、系统施治,结合实际打出一系列组合拳,释放出激浊扬清的强烈信号,传递了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鲜明导向。

(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5年第07期,作者:王雪)

本文来自【中国纪检监察杂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