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去博物馆,感受古人的“春日派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8:08:00    

春和景明,美妙春光对人类的吸引与召唤,古今相通。帐篷、天幕、露营炊具……谁的朋友圈里还没有几张露营照啊。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把“露营”玩出了新高度。尤其是六朝时期,他们的露营活动都配备仪式感拉满的硬核装备。走进博物馆,可以通过一件件文物,遥想数千年前的春日派对,格调、创意无不令人赞叹。

一幅字、一杯酒、一幅画,感受古代文艺青年的“露营趴”

古人的“春日派对”,要从农历三月初三的上巳节说起。这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早在《周礼·春官》中就有“祓除衅浴”的记载。西汉刘歆在《西京杂记》中将“三月三”上巳节与“九月九”重阳节并称为“祓禊登高”。“重三”临水,“重九”登山,被认为是春秋两季重要的民俗节日。

古人的“春日派对”风俗包括踏青赏花、郊外纵马、放飞纸鹞等等,其中最有特色的一项是“祓禊”。人们或蘸水洒身,或以香薰草药沐浴,寓意祈求介祉,消灾去病。每岁三月初三,缙绅、百姓扶老携幼,前往郊外探春踏青、祓禊祈福。宫中嫔妃难出禁苑,会选择在内宫池中洗濯污秽,祓除不祥。元代嫔妃在浴澡之余,还会在池中注入积香水,“置温玉狻猊、白晶鹿、红石马等物……骑以为戏。或执兰蕙,或击球筑,谓之水上迎祥之乐”。

至于文人雅士,往往在春禊之际相约林泉山间,吟诗作赋,曲水流觞,谓之“禊饮”。众人散坐在溪水之畔,将佳酿倒入羽觞(耳杯)内,任其随波荡漾。若羽觞停在某人面前,此君则需赋诗一首;不能成诗者,罚酒三觥。这种形式在魏晋时期风靡一时。比如西晋元康六年,潘安、陆机等二十四人就在金谷涧边列坐水滨,曲水流觞,昼夜游宴,时人谓之“金谷雅集”。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便是在这种场景下诞生的:“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南京市博物总馆藏的西晋时期青瓷带耳杯瓷盘、故宫博物院藏《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局部 (传唐褚遂良摹本)和明代文徵明《兰亭修禊图》局部……一件件文物,带着观众穿越到古代文艺青年的“露营趴”。

拼装备、论排场、比情调……六朝人表示不可能“输”

与春光同游,身边尽是藏不住的美好。古人踏青出游,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六朝时期的牛车,不仅是交通工具,还是露营的“移动基地”。贵族们出行时以牛车为尊,彰显“身份”和“慢生活”态度。在六朝博物馆负一楼展厅,展陈了一组六朝时期的贵族出行俑,“中国古代道路大多是夯土结构,我们在一个大型的展柜中可以看到,底部道路是复制的建康城的主干道,上面用砖进行侧铺,这样更为结实耐用,路上面是一组完成的贵族出行的陶牛车及俑群。”六朝博物馆讲解员顾子淳介绍,“牛车制作精良,造型稳健,长方形的车厢为平顶,顶棚前后都有超出的檐,防止漏雨,车厢前部敞开,牛车四周散有侍从俑群,从造型和服饰看身份各异,后面有跪侍俑,是服务主人上下车的,两边有立侍俑,前面还有牵牛俑。”

现代人露营,帐篷要轻便、天幕要防晒、折叠椅要舒适……追求仪式感的六朝人装备怎么可能“输”。从六朝时期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当时出行的六朝贵族,牛车旁常常跟着一群仆人,带上露营装备、炊具、食物,甚至还有乐师,妥妥的“豪华版房车旅行”。

此外,六朝时期的文人名士出游时可能会使用一些轻便的器具,他们在野外清谈时,常坐于胡床或席子上,不仅有轻便的折叠凳,还可以在地上坐卧。 南京市博物总馆有一件东晋时期的陶榻,故宫博物院收藏了明代黄花梨木交杌,也就是我们今天口中的“马扎” 。

《世说新语》中也有关于名士出游时使用便携器具的记载,说的是庾亮与友人郊外赏景,随身携带胡床,坐在上面与众人谈笑风生。想象一下,周围绿野相伴,看着星空,喝着美酒,这不就是古代版的“豪华露营”吗?

开胃水果、时令菜、香茗……堪比野外版“米其林”

铺上餐垫、支上烤架,摆上水果、卤菜、点心,这是现代人露营饮食的标配。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那么古人都吃什么呢?

在六朝博物馆,有一份六朝食单,开胃水果:龙眼、荔枝、柑橘、青梅;汤类:千里莼羹、扁尖鸭臛;荤菜:金齑鲈鱼脍、鸭卵子、肉炙、糟鱼;素菜:莲藕、茭白、春芹、芡实;主食:汤饼、蒸饼、鸭饭、米饭;酒水:金陵春、新丰酒;饮品:茗茶。

虽然这些菜肴不一定会全部搬到“露营点”,但是面对这份食单,不免感慨“老南京人”吃得真好。

在六朝博物馆有专门的展柜,让我们感受六朝的“人间烟火”。“这件铜甗,是六朝时期的炊具,分为两个部分,上部形状像一口锅,用来盛放食物,叫甑,甑的底部有一个穿孔的箅子,下方用三条腿支撑的是鬲。铜甗的甑和鬲可分体,也可连体,造型丰富,设计巧妙。”六朝博物馆讲解员告诉记者,在鬲里面盛水,下面点火加热,当水沸腾时,蒸汽就会上升,就把甑鬲的食物蒸熟了。”简而言之,鬲是蒸锅,甑是蒸屉,二者合在一起就是甗。

青铜甗中蒸煮着香嫩的鸭肉,新茶已经沏上,时令果蔬摆上,千年前老南京“露营”画面,活色生香跃入眼前。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