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0:39:00
□龚剑 本报记者 姜斌 刘畅
“开闸提水!”
4月6日10点,在龙江第一渠渠首,泵站总装机6390千瓦的九台立式斜流泵轰鸣声隆隆,黑龙江水喷涌而出,滚滚江水以每小时129924立方米的流量顺着灌渠奔泻而下涌入渠道,这标志着北纬47°北大荒集团绥滨农场有限公司进入泡田整地准备环节。
今年,绥滨农场充分发挥江水灌溉技术优势,将开闸提水时间前移,利用4天时间可让干、支渠道充满黑龙江水,有效避免以往泡田整地时期“地等水”的事情发生。
“以前一上水的时候,大家都着急用水,上游都抢水,下游水量就不够了,我们就得等渠满了才能整地,这提前开闸提水,能让我们在最佳时期把水用上,不耽误整地时间。”智远种植户田文明说。
在为泡田整地备好江水的同时,农场充分发挥智慧灌溉技术,为农业生产赋能新质生产力。去年,农场投资224.08万元,对灌溉设施进行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灌溉技术示范田1400亩,通过在农田中布置湿度、温度、光照传感器以及智能闸门等智慧灌溉设施,实现实时监测格田的各项环境参数,并反馈大数据中心进行科学分析,自动调节进水量,同时,种植户也可根据手机APP的数据显示进行人工干预格田水量,从而实现减少成本投入、降低水资源消耗、提高灌溉利用率的效果。
“通过应用智慧灌溉系统,北斗卫星导航辅助直行,变量施肥插秧机等先进的机械,逐步改变传统种植模式,用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推动加快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促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农业发展部蒲江波介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