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1 10:40:00
自医学诞生之初,便承载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2025年8月19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德馨于行 技精于勤”主题与新发布的《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版)》形成深刻共鸣,医务工作者不仅要以精湛技术守护生命,更需通过人文精神让医学充满温度。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在医学人文的建设道路上,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
以德为先,践行人文关怀使命
《准则》开篇便强调“坚定政治方向、爱国遵纪守法、弘扬崇高精神、主动担当作为”,这与市一院的办院理念不谋而合。多年来,市一院始终紧密围绕新时期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积极践行公益使命和社会担当。通过白内障复明工程、青少年近视防控视力筛查、中风识别行动等公益项目,为千余名老人送去光明,为万余名学子开展视力筛查,累计培养中风“吹哨人”500余名;组建的20余个网格化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深入秦都区各角落,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作为市级两癌筛查、大骨节病等定点医院,积极推进筛查任务,近期联合市残联启动了2025年白内障复明项目、成人康复救助项目,全力守护群众健康。
同时积极贯彻“多说暖心话语、多听患者心声、多为患者答疑、多替患者着想、多给患者便利、多做科普宣讲”六个多服务活动。比如,今年上半年神内、呼吸专病门诊推行了“诊室+检查”一体化服务模式,患者无需辗转多楼层;“刷脸就医”技术让患者摆脱证件束缚;班后巡检制度使电梯、自助机顺畅运行;130场义诊培训、健康讲座等进一步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其中自创线上医疗科普《猜猜我是谁》在全网引发热烈关注,深受群众及医学生喜爱。
以技为基,提升诊疗质量内涵
“爱岗敬业钻研、恪守伦理规范”准则对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市一院深知,精湛医术是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根本保障。今年,针对各临床、医技、门诊科室明确了“技术为本、方案最佳、患者体验”的服务理念,确保持续提升能力水平,特别是基础医疗、前沿技术。同时医院加入北京协和医院互联网+医联体成员单位,深化“百名客座教授行动”,引入北京协和医院等37名长期客座教授,开展精品大讲堂、中青年医师培训班、护理管理能力提升大讲堂等35场,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8项。
在上半年开展的55项新技术新项目中,经心尖二尖瓣钳夹成形术为咸阳首例,脉冲电场消融术、多级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胸外科剑突下“三孔式”前纵隔胸腺疾病手术等市内领先,科研论文更是实现国际顶级医学期刊发文零突破。
在提升技术的同时,市一院严格遵循医学伦理规范,全力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从强化三基三严、十八项核心制度考核落实,到规范开展临床诊疗、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和隐私权等,医院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医疗服务管理体系。比如,今年成立了医保工作八大组,依托质量与运营双提升推进会落实改进举措40余条,以全流程管理严格规范诊疗行为,确保基金使用安全合规;优化手术分级及动态授权,完成574例重大手术审批及387项限制类技术规范上报等。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坚持作风正派、共建和谐关系、坚守诚信原则、践行廉洁自律”准则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指明了方向。今年上半年,市一院结合国家“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医学人文关怀行动以及陕西省“六个多”服务,创新开展服务零投诉活动。通过“首诉负责+三级投诉响应”机制、职工座谈会、院领导接待日、医护专业能力及人文素养培训等举措,旨在实现非技术类服务零投诉,积极构建“患者满意+员工幸福”双循环价值体系。
活动开展以来成效显著,医院新增专病门诊22个,乳腺诊疗中心、视功能训练中心有序运行,门诊患者平均满意度91.93%;深化无痛医院建设、开展日间手术,同步推广ERAS理念,规范康复项目、推进中医进临床,全方位满足健康需求;
推出“一张纸”走全院、护理到家、商保一站式结算、无陪护病房试点、医患沟通线上平台等服务,“33456”特色护理服务平均满意度94.76%;96512一站式服务平台智能随访12.33万人次,检验检查结果互认8783项,爱心救助基金服务累计救助26.78万元,群众就医获得感有效提升,同时职工座谈会、院领导签字日等举措有效提升行政效能,上半年医院投诉总量下降38.89%,医疗纠纷同比下降11.3%。
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人学。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将继续秉承“德馨于行 技精于勤”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探索医学人文建设的新模式、新方法,为就医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温暖的医疗健康服务。正如那句古老医学格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在医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那些温暖的言语、耐心的倾听、设身处地的决定,依然是医者最美的诺言。
来源: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ZDR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