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海闻:推动中国经济格局从“生产导向型”向“民生导向型”转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21:23: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周良成

4月13日下午,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首次举办北大汇丰智库宏观经济分析会(2025年第一季度)。会上,北大汇丰智库发布了《北大汇丰智库2025年一季度宏观和湾区经济分析》系列报告。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北大汇丰智库主任海闻教授对报告进行了点评。他提出:当前中美关税战不应仅视为挑战,更应把握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契机,推动发展模式从追求产能规模向提升国民生活品质的转变。

(图:著名经济学家海闻教授在北大汇丰智库2025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分析会上点评。周良成/摄)

推动中国经济格局从“生产导向型”向“民生导向型”转型

在会上,海闻教授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民营企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强和外贸依存度高的特点。他指出:“危机中永远存在机遇。那些能够早做准备、灵活应对危机的民营企业,不仅能够渡过难关,还可能在新格局中占据更有利位置。”

他特别强调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产品差异化”。他认为:“贸易的本质是优势互补,让世界各国在贸易中发挥自己优势,规避自己的短板。我们要有战略勇气主动让出部分短板领域,适度控制优势领域的发展节奏,为国际贸易留出空间。”

在他看来,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战略转型的机遇。他认为,当前是一个发展理念转换的机遇期,从追求产能规模转向提升国民实际福利,从重视生产端转向关注消费端质量,从GDP导向转向民生福祉导向。他建议重构贸易政策思维,平衡出口与进口,降低优质消费品进口门槛,特别是药品、高品质食品等民生领域。他以医药行业为例:“如果我们能大幅降低抗癌药等高端药品的进口门槛,不仅直接惠及患者,还能倒逼国内药企提升创新水平。”

(图:著名经济学家海闻教授回答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提问。周良成/摄)

中东与东南亚投资新机遇:深圳企业需要从“中国制造”转向“全球运营”的思维升级

在媒体交流环节,海闻教授就当前经济热点,以及未来深圳企业发展机会等方面回答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提问。海闻教授告诉记者,他前一天刚从阿联酋考察回深圳,他向记者分享了他的最新观察:“当下的阿联酋,恍如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他观察到:在中东国家,有很多的工地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而且政府持有大量可供开发用地。“中东国家正面临从石油依赖转向多元经济的转型,对于深圳企业出海,蕴藏着许多商业机会。”

海闻教授强调,深圳企业需要从“中国制造”转向“全球运营”的思维升级。海闻教授进一步补充说,中东国家通过丰富的石油资源,前期积累了大量资本,与东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工业化不同,中东国家的工业化转型可能跳过劳动密集型阶段,直接迈向自动化、高科技制造。“当地偏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而这与深圳企业当前技术输出需求形成互补,深圳技术与中东资本结合,能建立新的海外区域制造中心,覆盖中东、非洲市场。这不是简单的产能转移,而是全球价值链的重构。深圳企业出海大有可为。”

聚焦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促进大湾区经济发展

会上,海闻教授介绍北大汇丰智库主要聚焦三大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以及国际经贸关系,特别是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在宏观经济研究方面,智库创新性地采用“nowcasting”(即时预测)方法,通过微观数据构建模型,力求在官方数据发布前提供独立预测。

(图: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北大汇丰智库副主任林双林围绕“政府债务化解与财政可持续性”发表专题演讲。周良成/摄)

此外,会议还特邀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北大汇丰智库副主任林双林围绕“政府债务化解与财政可持续性”发表专题演讲。林双林教授结合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分析了当前政府债务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据悉,本次会议为北大汇丰智库首次举办季度宏观经济分析会,今后将形成惯例,每个季度在深圳举办一次分析会。活动主办方希望:“为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占全国GDP超10%的重要经济区域,提供系统性学术支持,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独立而具有前瞻性的经济解读和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