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北海构建三级综治中心联动体系解纠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22:14:00    

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良艺 通讯员 罗远燕 张西瑶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构建起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综治中心联动体系,创新开发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智慧系统,形成“线上+线下”全域覆盖解纷网络。通过科技赋能与机制革新,2024年全市排查矛盾纠纷1.55万起,调处率达98.9%,走出了一条“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路,打造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活样本,不仅为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更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北海方案”。

多元协同 解纷按下“快捷键”

导访台、信访接待服务区、自助法律服务区……北海市综治中心大厅宽敞明亮、布局合理、标识清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路线图”格外醒目,让群众一目了然。中心二楼汇聚了婚姻家庭、医疗事故、物业管理等九大专业调解委员会,司法、住建、人社等28个部门协同进驻,形成“分类调解、多元共治”的闭环体系。中心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了全流程协同机制,使解纷效率显著提高,真正让解纷按下“快捷键”。

2024年11月中旬,在北海市兴海龙福苑小区,因电梯持续漏水,业主和物业僵持不下。物业认定业主黄某需担责,黄某却将矛头指向开发商,纠纷始终悬而未决。

最终,物业求助市综治中心,市物业管理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快速介入,经现场勘查后,协调专业检测公司精准定位漏水点。从责任认定到施工修复,仅用6天便化解险情。“调解专家上门,不但纠纷解了,安全隐患也消除了,不然后果不敢想。”黄某母亲感激地说。

三级联动 群众诉求“一站办”

电梯漏水的快速解纷,见证了北海市从“跑断腿”到“一站办”的治理嬗变,这得益于北海市“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综治中心联动体系的建立,夯实了治理根基。

近年来,北海市扎实推动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持续织密基层治理网络。2017年,北海市综治中心成立,纵向构建贯通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联动综治中心工作体系,实现矛盾纠纷“秒报秒达”;横向整合28个部门资源,常驻、轮驻、随驻相结合,为群众提供调解、仲裁、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实现群众来访来诉、定分止争“最多跑一地”“只进一扇门”。

“市级综治中心作为矛盾纠纷处理的‘中枢大脑’,统筹协调跨区域、跨部门重大矛盾;县(区)中心精准分流转办复杂纠纷;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依托‘社会治理办公室’或社会工作部就地化解矛盾。”北海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4个县(区)、30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全部实体化运行,并依托涠洲岛综治中心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海岛,形成全域覆盖的治理合力,推动群众诉求层层调解、逐级流转、就地解决。

数字赋能 智慧解纷“更精准”

日前,银海区侨港镇梁某某一家因房屋分配引起纠纷。矛盾源于侨港镇启动旧城改造,房屋分配导致四兄弟剑拔弩张,老母亲梁某某的养老更成难题。社区人员在工作中嗅到“火药味”,当即启动调解程序,依托“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侨港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调解员联动多部门“破题”,上门耐心调解,将“情理法”相结合,最终促成各方自愿达成赡养继承、经济补偿、产权归属等一揽子协议。

据悉,北海市注重改革创新、数字赋能,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智慧手段,以综治中心为依托,在广西率先开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智慧系统,开通“珠事善解”微信小程序,打通了“线上提报、线下处置”双渠道,建立“源头发现——精准排查——分流转办——化解处置——核查反馈”矛盾纠纷闭环办理机制,让群众“话有地说”“事有人办”。

智慧系统不仅让群众“少跑腿”,也让治理“更精准”。智慧系统通过“星云图谱”模型智能分析纠纷成因,辅助化解决策,动态生成“四色地图”标注区域风险,实时预警风险隐患,推动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有效提高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