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9:30:00
4月2日
宜兴丁蜀镇沿太湖区域
一派忙碌景象
大堤旁建设中的新港藻水分离站机声隆隆,进入施工尾声;离岸约2公里的湖区,在2座加压控藻井施工水域,6艘施工船、运输船分别忙着钻井、打桩。
从市水利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太湖蓝藻防控治理持续“迈大步”,仅湖西区就新增沿岸输藻管线6.5公里,并新建、扩建藻水分离站4座、加压控藻深井3口,最晚于5月底前完成。
2007年以来,我市累计投入治太资金超千亿元,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超万家,太湖一级保护区实现“无化区”,去年太湖水质30年来首次达到Ⅲ类标准。“当前太湖治理仍处于爬坡过坎阶段,需加大力度补短。”市水利局副局长兰秀凯表示。
太湖宜兴水面240多平方公里,与苏州、常州交界,近年夏秋季随风而来的蓝藻较多。“今年将强化蓝藻拦截与打捞,优化离岸围隔设置布局,完善‘近岸打捞+管网输送+藻水分离’‘离岸围隔挡藻导流+深井加压控藻’两道防控体系,全面提升蓝藻综合防控能力。“宜兴市水利局相关人士说。
建设中的新港藻水分离站
这次在蓝藻易集聚的新港、茭渎港新建2座藻水分离站,并对八房港、符渎港2座藻水分离站加紧改造扩能。建成后,我市太湖西沿岸藻水分离能力可由原来的1.6万吨/天提高到3.5万吨/天。宜兴还着手提升蓝藻近岸防控处置能力,从打捞点延伸至藻水分离站的输藻管线增加了6.5公里,实现了全覆盖,并将新增各类防控船只19艘。
在丁蜀镇离湖约2公里的一个加压控藻井施工点看到,大船上的吊机伸出数十米长的手臂将设备运到指定地点,再由机械往下压送。“这是在安装深潜式高压控藻成套设备,藻水自然流入控藻器内管道,在70米水体压力下加压处理,最终使藻细胞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丧失繁殖能力并自然分解。”加压控藻深井项目现场负责人徐晓峰说。这里每口深井日处理量达17.8万吨,且能耗较低,无需添加药剂,还可增加湖体溶氧量。
离深井建设点不远,有几艘船在水面上施工。“这是在建设深井配套的‘鸡爪型’导流围隔,其余水域还要建‘一字型’导流围隔,建成后湖西区围隔总长达52.5公里,和加压控藻深井形成蓝藻离岸防线。”徐晓峰介绍。为抓工程进度丁蜀镇和周铁镇水域3个加压控藻深井同时建设,预计4月底前可完成,较原计划缩短1个月。
减少污染源,宜兴还着力加强“水下森林”建设。在团氿岸边一个百亩池塘里看到,水清如镜,水下一大片苦草叶子清晰可见。“这些沉水植物有苦草、狐尾藻等,生长过程中会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和氮磷,净化水质。”宜兴环保集团科员许赟说。处于“入湖生态过渡带”的西氿、东氿、团氿“水下森林”今年要扩建至6000亩,“新建区域先进行底泥改良,预计10月可发挥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