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场春播现场会背后的绿色之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18:17:00    

无膜浅埋滴灌、北斗导航精量播种、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玉米密植精准调控……4月25日,一场春播现场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的田间地头开展。这场现场会上,节水、环保、智能等特色突出,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增产“绿科技”。

“去年我们种玉米使用无膜浅埋滴灌技术,节省了地膜成本,残膜污染土地的问题也解决了。”土默特左旗飞岳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理陈志鹏站在铺设好的滴灌带旁给大家讲解。

在他脚下,滴灌带埋入耕地表面以下约5厘米,地上不再像往年一样铺地膜。陈志鹏蹲下身子,伸手抓起一把潮乎乎的泥土,“浅埋滴灌照样保墒,粮食产量、生态效益双提升。”

“滴灌带能回收,比地膜省钱”“再也不用为地里的残膜发愁了,今年我也试试”……陈志鹏的介绍引起大家讨论,有人蹲下身子丈量滴灌带间距,有人掏出手机拍摄滴灌带铺设细节。绿色的增产技术,让很多人跃跃欲试。

“选用耐密植、抗倒伏的种子,分次精量进行水肥一体化滴灌……”活动现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克如向大家介绍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的要点。

他边说边带着大家来到一块试验田。“以往大家每亩种植玉米四五千株,去年这块田按每亩7000株种植,在水肥用量比密植前减少的情况下,亩均增产300公斤。”王克如说,这套技术上手容易,综合效益十分明显。

种了大半辈子地的索建国蹲在人群前排,指间夹着的铅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专家讲得通俗易懂,今年我也要用这个技术种出‘吨粮田’。”他说。

这是装备有北斗导航精量播种装置的播种机。(受访单位供图)

“突突突……”王克如刚解答完大家的问题,田间的一台机械开始作业了,这是一台装备有北斗导航精量播种装置的播种机。玉米种子根据设定好的间距,精准地落入土中。机器后面,一排排翻出的新泥,在春日的大地上画出整齐的平行线。“北斗导航精量播种能让玉米植株排列整齐,增加透气性,有助增产。”王克如说。

土壤水肥传感器、人工智能控制系统……在一套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周围,围满了人。“这套设备根据实时监测的土壤水分、养分数据自动调整水肥配比。”内蒙古小草数字农业生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柳边操作设备,边为大家介绍。

设备发出“嗡嗡嗡”的声响,经过科学配比的水肥经由滴灌带输送到田间。参观的人群顺着滴灌带的走向散开,有人俯身查看滴孔滴液是否均匀,有人感叹科技给农业带来的改变。

这是专家在给农民现场讲解绿色增产的农业种植技术。(受访单位供图)

“今年我们将大面积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同时加大北斗导航精量播种、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等先进设备的应用,助力玉米单产提升工程落地见效。”土默特左旗农牧局副局长赵朝鲁说。

从种地铺地膜,到无膜浅埋滴灌大规模推广;从靠经验估算灌溉施肥,到精准调控、分量施用水肥……一场近200人参加的春播现场会上,新设备、新技术生动地展示着这里的春耕之变,绿色农业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记者刘懿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