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08:53:0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 实习生 刘颖颖
4月19日至21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省联动项目“河南麦玉粮田及辛辣菜田生物障碍消减和沃土增产协同综合技术模式示范应用”现场观摩会及推进会在商丘市召开。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土壤调理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和相关负责人,以及项目首席专家、课题主持人等约70人参会。
与会代表实地观摩了宁陵县逻岗镇小麦千亩示范方、杞县泥沟乡小麦万亩推广区和邢口镇大蒜千亩示范方,并召开了项目推进会,为麦玉两熟区耕地质量提升提供技术方案。
在宁陵县逻岗镇小麦千亩示范方,项目团队展示了基于松土促根土壤改良技术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联用,通过田块与耕层剖面的对照,直观呈现小麦根系发育状态,施用较对照耕层深厚、土壤疏松、根系浓密。以沃土培肥、生物障碍消减为主线,着力提升小麦单产、降低花生土传病害率,实现显著的增产提质效果。杞县泥沟乡小麦万亩推广区则以中低产田产能提升为核心,围绕土壤有益微生物驱动力弱、产能稳定性差等障碍问题,开展微生物菌剂和松土功能土壤调理剂应用技术示范,构建小麦及辛辣菜田土壤质量提升与障碍消减综合技术模式。邢口镇大蒜千亩示范方通过施用松土功能土壤调理剂和复合微生物菌剂使大蒜产量显著提升,土传病害明显减少,有效改善了土壤环境,促进了作物健康生长,实现了产量与品质的双重提升。
推进会现场,与会专家与课题组成员分别就自己的研究进展和阶段性成果进行了专题汇报,并对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部署。
据了解,河南省、河北省是我国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随着农业高度集约化种植,麦玉两熟区耕地质量退化和生物障碍问题凸显,主要表现为:耕层浅薄,犁底层板结、小麦茎基腐病、玉米茎基腐病、蔬菜枯萎病等土传病害频发;粮田耕地有机质含量少、土壤有益微生物少、产能稳定性差等。针对这些问题,该项目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及土壤改良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产、学、研、推相结合,本着“边试验示范边推广”的原则,研制消减土壤生物障碍的靶向抗病生物制剂和土壤修复微生物功能菌剂,以及健康土壤培育的新型多功能调理剂,通过集成创新“松土促根-抗病型”健康土壤培育技术体系,构建生物障碍消减、健康土壤培育和沃土增产协同综合技术模式。项目通过在河南、河北地区麦玉粮田和辛辣菜田开展大规模示范应用,实施“试验开路、样板带动、逐步扩展、全面辐射”的推广方法,初步取得了明显的绿色消障、防病促生、沃土增产效果,有效践行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构筑起了“产能提升-生态改善-效益增值”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加快乡村振兴贡献了创新性实践路径。
此次现场观摩会及推进会是“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省联动项目五个课题、三个专题实施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的交流会和促进会,也是对联动项目课题中期实施效果的一次检验和小结。同时,对于推进项目科学实施与措施完善,圆满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成功探索麦玉粮田及辛辣菜田生物障碍消减和沃土增产协同综合技术模式,为高标准农田健康土壤培育和地力提升,助力“中原粮仓”可持续高产具有多重深远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