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火爆!清明假期第一天上海公园“人从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20:59:00    

天气晴朗,春暖花开,市民游客踏青热情高涨。

今天(4月4日),清明小长假首日,上海多座公园游客量超过3万人次。

其中,世博文化公园7.3万人次(双子山接待游客近1万人次),共青森林公园70120人次,辰山植物园46206人次,上海植物园4万人次,上海动物园3.8万人次,上海滨江森林公园15100人次,古猗园8000人次。

上海绿化部门表示,清明小长假是过年后第一个公众大规模集中放假调休的节假日,如遇晴好天气,恰逢晚樱、牡丹、海棠、桃花、紫藤等春花的花期,对经历了一个肃杀冬季的人们吸引力十足,容易出现公园一年中最大的单日游客量。

此外,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各座公园推出了一系列应景的游园活动,也是公园内游人如织的原因。

上海动物园内排队的游客。

先爬山还是先躺平

拥有大片草坪的世博文化公园和上海滨江森林公园迎来大批“帐篷客”。

在世博文化公园1.5万平方米的“上海阿勒泰”大草坪上,游客舒服地孵着太阳,目光所及,是波光粼粼的湖面,还有不远处的十一孔桥、上海温室花园、双子山。

有意思的是,躺在帐篷里的游客有不少是今天早些时候登顶过双子山的,他们此时指向双子山顶的观景平台,热烈讨论着先爬山后躺平的好处:“吃力了,躺着休息正好,反过来的话,躺得太舒服,可能就爬不动山了!”

世博文化公园的上山道和大草坪。 图片来源:pavo.

前往上海滨江森林公园找清净的游客这次要失望了,因为来搭帐篷的人真的很多,好在草坪宽敞,整体帐篷密度不高,一旁还有大片的喜林草相伴。

喜林草又叫粉蝶花、幌菊,为紫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20厘米至30厘米,匍匐生长,每年9月至10月播种,来年4月左右开花。

目前上海公园绿地里最常见的喜林草花开时中心为白色,花瓣为纯蓝色,因接近“莫兰迪蓝”而知名。

喜林草还有个可爱的英文名字“baby blue eyes”(婴儿的蓝眼睛),远看好像一颗颗落入草丛的蓝色小星星,加之它的花语是“宽恕”,十分“治愈”。

俯瞰上海滨江森林公园,喜林草美不胜收。

顶流虎妞火到限流

在上海动物园,一只叫“红糖”的顶流虎妞令游客痴狂。上海动物园不得不采取限流措施:“红糖”展区实行单向通行,每批次参观时间约为10分钟。

雌性孟加拉虎“红糖”出生于2024年8月10日,被母虎抛弃的它被“两脚兽”奶爸们当成了宝贝,从恒温箱中拿出来后在一个标有“红糖麻花”的大纸箱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因此得名。

去年底,四个月大的“红糖”从人工育幼室“毕业”,转移到展区,顿时俘获了更多“两脚兽”的爱,热度甚至赶超了前“西郊顶流”棕熊“军军”。一大批市民游客主动参与丰容活动,让“红糖”在上个月搬到了更大更舒适的新家。

“红糖”也十分懂得“营业”,遇到每一个靠近玻璃的市民游客,都争取互动,还会时不时假装伏击一下,这种软萌的撩拨可谓男女老少“通杀”,市民游客不禁感慨:“这只大猫也太会了!”

上海动物园的“红糖”。

近期传出将建设一座极地馆并引进一对北极熊,以及筹备“上海大象谷”项目的上海野生动物园,也吸引了大批客流。

目前,该园最有人气的是小熊猫“豆家三兄妹”。

“豆苗”是四岁的小公主,性格活泼开朗,喜欢蹲守在展区门口,和游客互动。当幸运的游客在饲养员带领下进入展区时,它还会主动“迎宾”,带着游客参观自己的家园。

“豆家三兄妹”中的“豆豆”性格则比较安静,一般独来独往。即使如此,仍有一批“豆粉”爱上了它,因为他们迷上了“豆豆”黄豆般的小眼睛。

有可爱小眼睛的“豆豆”。

公园蹭上名画热剧

以花为媒,开展各类活动,介绍推广中西文化,是共青森林公园和古猗园的特长。

在社交平台上“火出圈”了的“莫奈花园”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他们挤在共青森林公园香樟广场附近的一座桥上,那里是绝佳的取景点位。

原本,公园给这处景点取的名字并不是“莫奈花园”,因为与莫奈在法国故居的“正版”花园并不像。然而,网友见这处景点十分漂亮,便给它取名“莫奈花园”,一传十,十传百,久而久之,社交平台上,它便以“莫奈花园”出名了。

今年新版的“莫奈花园”走环保路线,将去年台风后园内倒伏树木的树干、树根作为花盆,种入多种生命力顽强又艳丽的草花,沿着河两岸高低错落的草坡起伏,模仿水波的形状向远处延展。

光线好的情况下,拍出来的照片有浓烈的油画风格,堪称“像素爆炸”。

共青森林公园,打卡“莫奈花园”才算不虚此行。

时下,“花王”牡丹怒放。古猗园内,百亩牡丹园成了“国色天香”的海洋,这里汇聚了白、红、粉、黄、紫、绿、蓝、黑、复色九大色系的牡丹。

园方蹭上热播剧《国色芳华》的热度,重点推介热播剧同款牡丹“怀袖香”(即“香玉”)和“琼台玉露”(即“绿幕隐玉”),吸引剧迷来解锁现实中的彩蛋。

花神民俗的主要活动是祭拜花神,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唐代。古猗园近年来力推“十二花神”文化,眼下正在招募孩子扮演四月花神“牡丹”,从游客转变为推广传统民俗文化的小使者。活动刚推出,名额便被秒杀。

古猗园内努力营业的小花神。

原标题:《火爆!清明假期第一天上海公园“人从众”》

题图来源:辰山植物园 图片来源:均受访者提供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陈玺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