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13:05:00
近日,当第一缕晨光照进鱼塘,无数条鲫鱼争先恐后地浮出水面、欢快游动,感受着阳光的温暖。看着这一壮观的场景,在江门鹤山从事渔业养殖的陈建雄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鲫鱼粥、鲫鱼汤、清蒸鲫鱼、无骨鲫鱼……肉味鲜甜的鲫鱼是老广餐桌上的常客,也是最受欢迎的淡水鱼之一。据了解,2020年全国鲫鱼产量近275万吨,其中约有一半都销往广东。需求固然旺盛,但由于养殖鲫鱼的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孢子虫和出血病两大难题未能完全攻克,很多养殖户都持观望态度,不敢大规模投资养殖。近年来,虽然鲫鱼市场价格持续走高,但养殖规模不断萎缩、产量持续下降。
陈建雄是鹤山鲫鱼养殖领域的行家里手,他潜心研究鲫鱼20年,探索出一系列应对病害虫害的有效方法。对于孢子虫病,陈建雄通过调理水质环境指标和提高鱼的体质来抑制孢子虫数量;针对出血病,陈建雄则创新搭配出一套鲫鱼精养模式:每亩投2000-3000尾约20尾/斤规格鲫鱼苗、30尾约1两规格花鲢、50尾约1两规格白鲢;全程不杀虫消毒,选用EM菌为主的微生物调水,使用自配的高品质功能性饲料进行营养强化。
据陈建雄介绍,去年江苏、安徽、广西、四川、广东等地,按照该精养模式操作的养殖户客户,鲫鱼塘都没有发生病毒性出血的严重情况。
养殖户展示健康成长的鲫鱼 通讯员供图 在鲫鱼繁殖技术方面,陈建雄坚持回归自然本质,建立了一套“大塘自然繁殖技术”,让亲鱼在室外大塘进行自然交配,于池塘特定区域种植一定数量的水葫芦,提供给母鱼用于繁殖产卵。陈建雄表示,这样可以自然淘汰掉不成熟和质量差的精子和卵子,让种群遗传更好基因,实现种质不退化、亲鱼无损伤,孵化出来的鱼苗体质更好,抵抗力更强。
近年来,陈建雄所在的养殖企业成功培育出对孢子虫和出血病具有高抗性的圆头鲫鱼,年产量达5000万尾。苗种推出市场以来,引发强烈反响,相关人员介绍,要是能把握每年6-8月的上市时间,把鲫鱼养到八两以上,再大规模推出市场,每亩利润预计可达1万元。
在该企业的带动下,当地不少农户加入到鲫鱼养殖行业,养殖规模逐渐扩大。陈建雄希望,通过提供更优质和育苗和输出科学的养殖技术,能让鲫鱼养殖行业焕发生机,推动养户增收,携手绘就乡村产业兴旺的发展蓝图。
文 | 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彭梦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