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7 08:36:14
8月7日,立秋这一中国传统节气又到了。
立秋是一年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季节变换的开始,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刻感受到自然的气息。
那么究竟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
而在8月7日这一天,究竟是非凉爽的秋日,还是炎热的晒伤日?
立秋这一天被确定在8月7日的早上8点09分01秒,这一刻是太阳行至黄道上135°位置时,被定义为立秋的划分点。
这一天也是太阳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的时候,也就是说立秋这一天太阳运动轨迹上突然一折。
这一折代表着气候和季节的转折,夏天将要结束,秋天就要到来,而众所周知,立秋不仅仅代表着自然界从繁茂向着成熟的转折,也逐渐融合了天文气象知识和民俗文化内涵。
立秋这一天,地球上果树的果实陆续成熟,即使是秋老虎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天气也一定会比之前凉快许多,人们则会在这一天习惯性的会有一份“秋老虎”的感觉,伴随着凉飕飕的秋风。
夏天将要结束,秋天就要到来,而众所周知,立秋不仅仅代表着自然界从繁茂向着成熟的转折,也逐渐融合了天文气象知识和民俗文化内涵。
不过此刻说的“秋老虎”是“秋包伏”的“包”。
二十四节气中包括立秋在内的几个节气,都有早晚两种情况,统称为“包”。
8月7日是立秋划分的“包”,所以这一天也牢牢记住了人们心中的“早立秋”要凉快,而“晚立秋”则有人说“晚立秋热死牛”。
从实际角度来说,无法简单地对凉爽和炎热进行界定,但是从日出日落的差异和立秋时分的微弱差异,人们还是通过这种日常的感观方式来判断季节的变化。
7月初盛夏时,日出时间是5:00,日落时间是19:00,而到了立秋,日出日落时间分别变为了5:30和18:50。
从时间上来看,立秋这天的日出时间比初夏晚了30分钟,日落早了10分钟,这一段时间地球的太阳照射时间减少了,再加上太阳角度的改变,照射在大气层中的光线更斜了,所以人们感受到气温也会变得凉快。
8月7日这一天立秋的时刻是8点09分01秒,这一时间是通过仔细观测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运动和旋转做出来的。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的轨迹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圆,而是略呈椭圆的轨迹,它的自转速度也是微妙的波动着。
正是这种微妙的波动,让每一年立秋的时刻都有了独特的印记,铭刻在每一个人心中。
几年来,人们也逐渐形成了从这一天开始秋天的观念。
三伏天也在立秋之后很快就结束,不过7月和8月的最热的几天却常常会在立秋之后出现,这是为什么呢?
站在立秋的时间上,就已经比夏季的气温平均值降了下来,3-4天之后,就是三伏天的最后一天,三伏天便在8月7日后结束。
这么说来,三伏天的第一天就是“立秋”了。
所谓的三伏天不适合干活,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现在也有许多医生提倡在三伏天多进行运动锻炼,这是因为在三伏天时,人体的汗液蒸发殆尽后,室内室外的湿度很高,人们经过锻炼会出很多汗,这时锻炼是最为科学的。
所以这种从古代流传至今的养生观念和医学观念之间的融合,可以看出古人对健康和生活的悉心呵护。
之所以会出现“秋包伏”的现象,是因为立秋日期是固定的,而三伏天日期是通过连续几天的气温平均值来划分的,所以就出现了这种巧合的象征。
人们自古以来就将节气时间划分的非常准确,年复一年,不会有许多时间差错,所以“早立秋”和“晚立秋”这话题也就成了大家闲聊的内容。
而且在8月7日这一天,正好也是三伏天的最后一天,那么这一天也会被归入“包”中。
节气的划分是对气候的描述,所以这“包”仅仅只是描述天气情况的名称。
但是在这名字之中也蕴含着更多的意味,三伏天划分后,接下来的天气将会怎么样,人们都能够根据三伏天的名称来进行预测。
将立秋和三伏天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古代天气预报系统。
以三伏天来预测秋天的情况,通常是按天三九的说法来进行预测的,三伏天的数量很多,7月底的时候,三伏天的数量最多。
所以这个三伏天和立秋之间的关系是很多人关注的,这对于农业来说也是天时的重要一部分。
三伏天的时间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早处身体做冗重工作的人,给身体养养生”。
所谓的三伏天不适合干活,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现在也有许多医生提倡在三伏天多进行运动锻炼,这是因为在三伏天时,人体的汗液蒸发殆尽后,室内室外的湿度很高,人们经过锻炼会出很多汗,这时锻炼是最为科学的。
所以这种从古代流传至今的养生观念和医学观念之间的融合,可以看出古人对健康和生活的悉心呵护。
秋包伏的划分就像是现在的天气预报,告诉人们到底要穿什么样的衣服适应这种变幻。
秋包伏或者是伏包秋的说法都是大自然变化的一种体现,也是人们对阴晴湿燥的一种预测和适应,意味着这一年的夏天的时候要适应炎热天气的延续。
节气的划分让人们通过一天一天的不同变化,体会到了自然的律动。
秋包伏的划分就像是现在的天气预报,告诉人们到底要穿什么样的衣服适应这种变幻。
在不同地域的气候环境下,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节气感受,但是这些还有古人留下来的许多用于气象的宝贵经验,让我们可以更好的应对这些变化。
每年的立秋时刻千锤百炼的计算出来的,它恰到好处的展示了古代人类对天文运行的感知和计算,同时也证明了古人科技水平的独特之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