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武汉大东门有个什么寺庙 ?武汉宝通禅寺,中南地区最大寺庙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20 10:22:24    




在武汉有非常多值得去的地方,但是有些地方会经常被人遗忘,例如有“小金山”之称的宝通禅寺。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宝通禅寺位于武昌大东门外洪山南麓的翠绿丛林中,古朴悠然,是闹市中的一道别致景致。

宝通禅寺始于公元420年的南朝刘宋年间,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宝通禅寺曾得到唐文宗等十位皇帝和六位王侯的大力护持。同时,它也是中南地区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寺院,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



在武汉,有四大丛林,即归元禅寺、宝通寺、溪莲寺和正觉寺,宝通禅寺乃四大丛林之一,寺院内殿宇楼阁依山而建,层叠有致,隐现自然,古朴庄严,周围古木参天,修竹滴翠,空气清晰,环境幽静。

寺院几经摧毁,又几次重修增修,现在殿宇多系清同治四年(1865年)至光绪五年(1879年)所建。宝通禅寺坐北面南,殿宇建筑依山就势,占地面积约为11.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山门整饰,门额上书“宝通禅寺”四大鎏金大字,雄浑有力,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扑初先生手笔。

寺内有放生池,圣僧桥,钟鼓楼,弥勒殿,东西花厅,普同塔院;

般若门至大雄宝殿,禅堂,玉佛殿,藏经阁,方丈室等;

东侧有般若楼,斋堂,香积寮;

西侧有伽蓝殿,客堂,西院内宾客楼,僧人寮,念佛堂等。

直登后山见万佛楼,海岛罗汉宫,华严洞,洪山宝塔。

洪山宝塔,原名临济塔,为该寺住持赠缘寇所建,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动工,至元二十八年竣工,历时十一年建成。塔为七级八方,砖石叠成,身高十三丈三尺,基宽十一丈二尺,顶高一丈三尺。据志书记载:原建时每层外围均有木质飞檐和护栏,塔下周围为砖木结构的围廊,每层八角坠以风铃,设计之精巧,工程之浩大,实为鄂中第一。

室内主要文物古迹有宋代古钟,明代石狮,南宋摩岩石刻,元代石刻须弥座,清代藏经和血书华严经等佛教文物珍品。 


门票

10元/人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日 07:00-16:00

时间轴:

唐代宝历二年(826年),洪州(今江西南昌市)开元寺善庆和尚云游到随州大洪山修建了“灵峰寺”。

九年后,善庆和尚圆寂前,毅然割了自己的双足留在寺内,表示升天之后也要为乡人利益奔走,这双“佛足”成为灵峰寺历代相传的镇寺之宝。皇帝为此赐给善庆“慈忍大师”的法号,还御书了“幽济禅院”的匾额送给灵峰寺。

北宋末年,金兵南进,当时随州一带成了战场。荆湖官吏撤离随州时,把大洪山的灵峰寺迁到武昌东十里的东山。将东山弥陀寺加以扩建,改名为“崇宁万寿禅寺”,并改东山为洪山,以纪念随州大洪山。

元世祖忽必烈南征时驻军武昌时,对善庆和尚舍身割足的精神十分佩服,命人取“佛足”随国征战,鼓舞士气。他登基后派钦差大臣专程将“佛足”护送回都,用以笼络人心。

元末至正十六年(1356年),在元军与徐寿辉领导的农民起义部队的战斗中,万寿禅寺毁于战火。

明朝初年对万寿寺进行了重修。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改名为“宝通禅寺”,成为武汉四大丛林之一。因宝通寺的禅家家风与镇江金山寺相似,故有“小金山”之称。明朝末,宝通寺又遭毁坏。

清康熙十五年至三十年(1676—1691年),清政府多次拨银两对宝通寺进行重修和增建,规模宏大,时人称其为武昌诸佛刹之首。

至咸丰末年,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中毁于战火,现存建筑大多是清同治四年到光绪五年间(1865—1879年)保存下来的建筑。

1950年列为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宝通禅寺惨遭浩劫,佛像文物被毁,僧人被逐,寺院被占,呈现一片荒凉景象。

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1986年至今经过两次全面维修,耸立于古岳飞松,古烽火遗迹等名胜古迹中,肃穆威严。

1992年宝通禅寺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