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3 07:40:19
民法立法解释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平等原则
自愿原则
公平原则
诚信原则
守法原则
绿色原则
胎儿在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情况下,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在涉及彩礼退还的问题上,可以适用当地的习惯,但不得违背国家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对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提供了法律保障。
对于虐待孩子的父母,法律提供了替换的救济措施。
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但实施的行为本身表明已经作出相应意思表示,并符合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条件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的采用其他形式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行为人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或者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价格、数量等产生错误认识,按照通常理解如果不发生该错误认识行为人就不会作出相应意思表示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的重大误解。
以给自然人及其近亲属等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非法人组织的名誉、荣誉、财产权益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其基于恐惧心理作出意思表示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规定的胁迫。
民事法律行为不成立,当事人请求返还财产、折价补偿或者赔偿损失的,参照适用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
这些立法解释和规定旨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民法典》,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并规范民事活动。建议在实际操作中,结合具体案例和当地习惯,严格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进行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