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3:44:00
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出的第二天,张琳、徐梦雪、许靖昆等一众获奖演员便从上海文化广场的红毯领奖台来到浦东新区群众文化艺术馆,马不停蹄开启下基层展演,和市民一同分享“白玉兰”的芬芳。
在人民城市上海,伴随着文化惠民深入人心,享受高品质文化艺术正成为市民生活日常。一长串数字是有力见证:过去一年间,申城超额完成2024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打造157个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建成新型农村电影放映示范点25个,开展农村公益放映6.2万场,观影人次近216万;市、区两级共配送文艺演出、文化讲座、艺术教育等各类活动12.3万场,文艺指导9.6万课时,在线配送项目1210个,服务人次逾1947万;全市各级各类博物馆、美术馆举办展览千余场,接待观众超4200万人次;“文化上海云”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超1000万,全年总浏览量约1亿次……
昨天召开的2025年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会议透露,今年,上海将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数字化、品质化水平。以打造开放便捷的空间和提供优质均衡的服务为抓手,上海奋力书写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彰显城市精神。
设施布局:开放便捷
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952号,不断有人汇入一座白色矩形建筑,其外立面蜿蜒起伏、如白色波浪随风翻腾,既暗合这座城市“通江达海”的特殊性,也象征着上海“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精气神。步入其中,如同一个巨型时光宝盒,包罗万象。作为上海市委、市政府着眼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历时7年多建设的上海博物馆东馆自去年2月试运行以来,已吸引超511万人次来这里看上海看中国看世界。
做强重大文化设施的“中枢神经”,激活基层文化设施、文化新空间的“末梢神经”,申城着力构建点状辐射、带状串联和网状衔接的空间布局。
今年,上海将继续打造文化新地标,推进上海大歌剧院、上海文学馆、上海越剧艺术演艺传习中心、上海马戏城中剧场等重大文化设施和杨浦区图书馆滨江馆、闵行区冯远美术馆、春申湖四岛、青浦区美术馆、奉贤区落英缤纷美术馆等区域文化设施的建设改造。与此同时,完成以全市200余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重点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整体更新和提升,打造200个“家+书屋”家庭教育新空间,新建30个社区市民健身中心,新建改建130片市民运动球场、70条市民健身步道、500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58个市民(职工)健身驿站、20个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此外,结合城市更新和美丽乡村建设,在滨江水岸、绿地公园、广场集市等生活化场景中导入文旅公共服务资源,打造新一批融合化、高品质的“家门口的好去处”,认定一批 “演艺新空间”“美术新空间”,培育50家社区旅游景点。
服务体系:优质均衡
完善与国际文化大都市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布局,上海在服务供给上亦同步发力,立足优质均衡,以无界艺术为市民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滋养。上海市总工会连续三年举办的上海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歌手大赛,将舞台设置在车间、田间、站点、网点,邀请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家政服务员等站上C位,以歌声定格劳动之美,彰显城市温度,践行人人可参与、可出彩、可受益、可享有的理念。静安区整合资源,文旅商体展全域联动,拓展公共文化跨界合作“朋友圈”。比如,推动龙凤、雷允上等品牌在阿丽拉酒店开设非遗体验课程,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破圈”传播;GAP门店跨界改造“儿童友好阅读空间”,实现“逛商场”与“品文化”无缝衔接;首创“戏剧修炼地图”,串联美琪大剧院、兴业太古汇等21个点位,打造“看戏+消费+观光”一站式体验……
沪上的“艺术殿堂”也纷纷打开“围墙”,让文艺浸润城市肌理。上海音乐厅巧妙利用百年建筑外的独特银杏景观,将其转化为沉浸式演出场域,打造户外音乐会品牌“银杏音乐会”,免费服务大众。网友评论:“这是独属于上海的浪漫!”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创设多年的“艺术天空”,打破艺术与公众的壁垒,将世界顶级艺术资源送到百姓身边,去年还邀请柏林爱乐乐团在复旦大学、上海广播中心等开展公开彩排、大师班等活动,选拔40名艺术生与马林斯基剧院专业舞者同台演出《舞姬》,以艺术教育深化城市美育。
记者了解到,健全“全民、全龄、全域”美育体系,申城将发挥专业场馆、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集聚优势,进一步放大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上海书展等一系列重大文化节庆赛事溢出效应;依托贯穿全年的上海市民文化节,推出更多市民广泛参与的品牌活动和创新项目;扎实推进2025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升级打造100个“社会大美育课堂”,开办500个市民艺术夜校教学点位,常态化、规模化提供公共艺术教育;以需定供,鼓励市级文艺院团、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向基层特别是远郊、新城和大居倾斜,打造“家门口的好服务”;借助数字技术,积极发展云展览、云阅读、云视听等在线服务,让百姓获得更多更新颖的文化体验。
晚上21时50分,“金字塔之巅@淮海”文创快闪店依旧人头攒动。这个淮海路上最富人气的新业态,是现象级文博大展赋能经济提质增效的生动注脚。上海将继续创新方式,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推动文博演艺资源、旅游产品线路与商圈活动、体育赛事、论坛展会、城市节庆等联动合作,以群文活动的大流量激发消费的新动能。今年内,市文旅局将与小红书合作推出上海文旅地图,将包含热门演出、品质展览、赛事节庆等在内的全上海超过700个线下文旅点位集聚网络开放平台,从“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为市民旅客提供便捷的出行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