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男子被鱼扎伤,半年后手指变形,还反复渗出脓液!竟是感染了这种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8:42:00    

浙江大健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春暖花开,适合钓鱼。但钓鱼要谨慎啊,61岁的李铭(化名)因海钓被鱼刺刺伤,结果感染了海分枝杆菌。

李铭定居海外,半年多前,他出海海钓时,左手食指不慎被鱼刺刺伤。

起初,他并未在意这个小伤口,但没过多久,被鱼刺扎伤的伤口越来越痛,而且慢慢地肿胀起来。

他去当地医院处理了伤口,但疼痛始终没有缓解,手指肿得变了形,还有脓液渗出,看上去十分吓人。

被扎后的手指/医院供图

当地医院始终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案,于是前段时间,李铭回国,去了省内一家大医院就诊。

医生根据伤口的细菌感染形态,怀疑李铭可能感染了结核杆菌,于是建议他到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诊断。

浙江省结核病诊疗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陈园园接诊了李铭。“我们给他的手指进行了穿刺,组织宏基因组检测到海分枝杆菌序列,同时,组织病理报告,是肉芽肿性炎伴坏死,提示为分枝杆菌感染。”

陈园园介绍:“明确是海分枝杆菌感染后,我们先为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3种联合抗生素治疗。半个月后,再进行手指坏死组织清除手术。”

不过,李铭术后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不太理想,两个月过去了,创口还有渗液。

此时,李铭的组织分枝杆菌培养也报告为海分枝杆菌生长。陈园园对生长的海分枝杆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发现有耐药的情况,又为他调整了抗感染治疗方案。之后,他的创口愈合良好,左手手指逐渐恢复正常。

回复正常的手指/医院供图

陈园园说,海分枝杆菌属于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种,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2-34℃,这种独特的温度适应性,使其既能存活于28~32℃的温水环境(如鱼缸、海水、河口水域),又能在入侵人体后保持活性。

临床数据显示,85%的海分枝杆菌感染发生在手部,其中患者左手感染率高达72%。感染后病程迁延,会逐渐侵犯手部组织及骨骼,甚至可能引发坏死和截肢的风险,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海分枝杆菌在显微镜下呈细长杆状,抗酸染色阳性的特性,使其常被误认为结核杆菌,临床上常被误诊为普通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或皮肤结核。”

陈园园表示,渔民、水族从业者、游泳教练等是感染海分枝杆菌的高风险人群。

如何预防海分枝杆菌感染?

医生建议接触水体时佩戴双层手套(内层棉质+外层橡胶),随身携带酒精消毒贴,每周用3%过氧化氢溶液浸泡工具。

对普通市民来说,家庭水族箱是城市感染的主要源头,建议每月用紫外线灯照射水体30分钟;定期清洗及酒精消毒鱼缸。平时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处理水生动物时要注意保护皮肤,最好戴上橡胶手套。

陈园园提醒市民,天气逐渐炎热,市民在享受亲水乐趣尤其是在海钓、游泳、潜水时,一定要做好防护,避免在不洁的水域游泳,避免被水生动物刺伤。

来源:潮新闻 记者 孙燕 通讯员 张弛

编辑:周泽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