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12:33:00
“凝结共识承启新篇,聚势友好共谋发展”!5月17日上午,由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主办,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工作委员会、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共同承办的妇幼儿童医院高质量发展会议暨生育友好型医院建设研讨会在济南妇幼保健院召开。中国优生优育协会、济南市卫生健康委领导以及全省16地市妇幼保健机构的领导、专家参加会议,旨在推动“生育友好型医院团体标准”建设尽快落地实施,为妇幼儿童医院高质量发展助力。
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胡博在致辞中介绍,济南作为生育友好型城市建设试点,已出台《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率先为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惠及5.27万家庭,2024年相关投入达24.27亿元。全市连续八年将婚检、孕检等纳入政府实事,每胎次提供近 4000 元免费服务,2024年住院分娩量同比增长 18.93%。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育友好型医院团体标准总顾问刘庭芳教授指出,生育友好型医院建设需以质量为核心,强化安全与培训,推动标准量化落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聂文英表示,该院围绕生命早期 1000 天构建全周期服务,婚检率提升至 92.22%,无痛分娩率达 94.13%,并通过 5G 互联网医院实现诊疗便捷化。
会上,《生育友好型医院建设团体标准》初步发布,与会专家围绕理念机制、服务流程、人文关怀等展开研讨,旨在构建山东妇幼健康服务新生态,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 “山东经验”。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医院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刘小宁指出,制定生育友好型医院建设标准,源于出生人口危机、老龄化等问题,以及妇幼保健院面临的困境。标准制定过程广泛参与,现已有 160 条三级指标等成果,希望标准可传播、复制、培训,山东医院可借此探索,为全国提供经验,推动生育友好型医院建设落地。
大会主席、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聂文英汇报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工作。医院规划 4 个院区,年门诊量近 150 万,分娩量创新高。围绕五个友好理念,该院在空间上实现一站式服务、人性化设计;全程服务互联互通,涵盖婚检到产后康复;辅助生殖等专科建设完善。同时,推进智慧化,实现 “一部手机走医院”。去年获国家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连续三年绩效考核 A+,群众满意度高。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医务主任李良介绍《生育友好型医院建设标准制定策略与大体架构》,细化国家指南,将全程服务拆分为 6 阶段,各含三部分,增综合评价。团标力求全、准、稳、细,现 1.24 万字,分四部分,望让孕产妇感受医疗温度、新生儿有健康起点。
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北院院长李燕围绕生育友好理念机制与综合评价发言,建议成立跨部门生育友好委员会;提出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引入 WHO 生育友好服务八纬度,强调三无底线,即“无暴力、无歧视、无过度医疗”,建议设计自评量表,体现人文关怀与持续改进。
日照市妇幼保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牟善季在研讨会上表示,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建设,院级层面应成立领导组织,基层医院可由医务科牵头成立专项小组;基层建档确定主管责任医师,转诊衔接依赖信息化手段;应设立家长学校建设标准,还强调提升生育率需国家大政策进一步支持。
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德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孔祥勇谈生育友好型医院建设,指出其是社会友好建设一部分,需卫健、发改等多部门协同,医院内部由院领导牵头;理念需融入医院发展,涵盖各类助产机构;要有硬件保障等具体措施,设计核心指标评估,实现政府、社会、群众三方满意。
新华社山东分社国际传播中心主任朱晓光结合非洲驻外经历谈感受,称经济落后地区生育率高。认为国内大城市优生优育工作好,但若将优质医疗服务向县城、乡镇、农村延伸,对国家整体优生及提升生育意愿或更有意义。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院长俞淑静分享枣庄市妇幼保健院生育友好型医院建设中孕前、孕期友好举措:引入社会资源建联合体,心理咨询师等驻点形成双路径劝返机制,数据化管理追踪;建立流产后多学科管理模式;产科设诊间药房,扩大产筛采血点并加强培训。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党委副书记李冬梅谈生育友好型医院建设,认为引入社会资源对早孕关爱必要,需保护隐私、尊重自主权,构建多学科团队;一站式取药服务可灵活设置;应要求相关助产机构备案无创采血点;家长学校可借鉴国外经验,让母亲产前知晓必要知识。
东营市妇幼保健院名誉院长郝敏谈生育友好型医院建设,指出孕前友好需前移服务,开展健康教育、创新模式;孕期友好要有人文关怀、技术赋能。建议引入社会资源建协同网络,设社会知识中心,还提出儿童友好医院评审可分层,按医院级别定标准。济宁市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副院长马运荣称要引入社会资源提高社会因素流产劝返率需多部门协同,注意隐私保护;应成立团队提供孕期全程服务。他强调无创采血点需按国家规定取得资质、规范管理,建议将生育评估和科学备孕前移至孕前。
微脉公司张军从互联网医疗角度分享,其作为全病程管理服务平台,已深度合作 500 家医院,在山东合作 23 家三级以上医院。通过 AI + 全病程管理方案,与医院合作构建服务体系,如在济南妇幼开展孕产等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促进科室联动。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院长郭永总结潍坊市情况称,前年通过国家级儿童友好城市,今年启动生育友好型医院创建,组建多部门协作机制。建议整合相关门诊劝返流产,产科设药房可灵活考量,强调无创 DNA 采血需备案质控。
临沂市妇幼保健院院长伏广照称产科病房单 / 双人间比例应据地区等因素调整,临沂妇幼占比近 50%;推广全天候无痛分娩,结合中医,无痛率 86%。要加强产后访视与社区结合,筛查抑郁症;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组建团队减少胎儿流失,保护生育率。
菏泽市妇幼保健院院长袁朝晖谈基层做法,称产科病房单 / 双人间比例应依地区、医院类型调整,设不同层级病房;认为无痛分娩是孕妇福利,应推广;产后访视可借科技筛查抑郁;指技术进步下需明确产前诊断指导标准,避免过度引产。
泰安市妇幼保健院院长王军海谈生育友好型医院建设,认为服务需人性化、有温度。产科病房单 / 双人间设置依医院实际及收费而定,应满足私密性;大医院应推广全天候无痛分娩,二级医院视情况;注重导乐介入时机、房间风格、月子餐等细节服务;产后访视宜由医院主导,筛查抑郁并细化服务。
济南市第二妇幼保健院院长侯学涛谈三个问题:单 / 双人间设置需平衡产妇需求与地区、医院实际,关注价格合理性;全天候椎管内麻醉分娩服务宜差异化实施,用无痛分娩率指标更合适;产后访视建议医院主导或与社区合作,应开展抑郁症筛查并建转介机制。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中心主任杨爱军谈辅助生殖对生育的作用,称其人群迫切生育,可带来 3% 左右生育增长点,渗透率提升还能增加总量。指出辅助生殖技术进步,能让患者孕且好孕,孕前筛查可干预遗传病。强调技术有力度、服务有温度,还需社会支持解决人群难题。
济南市儿童医院院长徐雷谈生育友好相关建议:新生儿政策宣传应强化地域差异,设统一基础政策;建议补贴雇佣孕产妇的单位,减轻女职工压力;打通卫生与公安系统,完善新生儿健康信息共享;做好新生儿保健与危重症救治;关注 0-6 岁发育,建筛查干预闭环,加强基层儿保专科建设。
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党委副书记田进军围绕新生儿与儿童友好发言,指出生育友好型医院除关注 “生”,还应承担 “育” 的社会责任,需加强对家长养育焦虑的指导,结合 “出生一件事” 普及政策知识,建议生育友好型医院加强对 0 - 3 岁儿童养育阶段的关注,做好与儿童友好型医院的衔接。
滨州市妇幼保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新安建议生育友好与儿童友好标准统筹衔接,形成全生命周期链条,同时强调政策出台需考虑落地性和可实施性。
聊城市妇幼保健院的党委书记郭敬春针对人口下降背景,提出建设生育友好型医院需全社会参与和政府协调,目标包括刺激生育意愿等。建议推进教育、生育、医疗制度改革,扩大义务教育范围、加大补贴、强化妇幼保健机构话语权。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院长韩炳娟谈生育友好型医院建设体会,认为生育友好理念需贯穿教育,从友好医院到友好社会;女性友好是生育友好、儿童友好的基础,应提供女性全生命周期友好服务;今年该院重点打造女性友好型医院及女性、儿童友好保健中心,营造友好氛围。
刘庭芳在谈到参会收获时,用 “体验、斗争、思考、商榷” 八字概括。肯定生育友好型医院建设标准有政策和科学依据,建议完善理论模型、成立顾问及专家委员会,调整标准结构与过程质量比重,先试点再推广,重视专家团队培训与评价结果应用。
最后,聂文英指出当前妇幼机构生存发展已成为行业乃至城市经济问题。她强调妇幼事业需依托公共卫生职能、学科建设及服务链条,以 “两个友好” 建设累积人才与学科实力,纳入多级网络统筹。她表示要规范标准,基层机构需优化流程、注重患者体验,下一步将征求意见、加强互联,期盼各地绘就妇幼事业蓝图。
(大众新闻记者 李丽 通讯员 徐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