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9:32:00
法治日报记者 张守坤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如何才能保障公共文化场馆延时服务的质量不下降,多举措推动延时服务可持续发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法学系副教授夏云娇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延时服务的经费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服务的可持续性。因延时服务增配的工作人员、智能化设备以及相应的物资设施维护保障等需要经费补贴,所以地方政府应当予以相应的财政预算。
制定明确的延时服务制度,规定服务时间、服务内容以及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明确责任主体是保障延时服务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只有延时服务的责任清晰,才能避免因责任不清导致服务流于形式。监督机制是确保延时服务质量和可持续性的保障,可以通过巡查、暗访等方式对延时服务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予以合适的奖惩。
延时服务往往在夜间容易出现突发故障和事件,如安全事故、医疗急救等,公共场馆要做好应急预案,文化主管部门要进行定时检查与适时监管。
延时服务的高质量开展需要政府部门的多方协作,不是公共场馆一家的事情。公共场馆延时服务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协同发力,把好事办好,比如可以增设通往公共场馆的夜间公共交通班次,方便公众通行。让每个人都有平等获取公共文化服务的机会,让走进公共文化场馆享受文化服务的公众,在享有公平的文化权益的同时,无后顾之忧,真正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在连云港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勇看来,当前延时开放服务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博物馆或其他公共文化场馆,还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可以招募一些志愿者或者兼职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以缓解延时开放需要的人手增加问题。要加强宣传和推广,力求延时服务广为人知。如果延时服务宣传不到位,延时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公共文化场馆应利用社交媒体等多渠道进行广泛宣传。要对延时服务的观众需求做好调研。如果盲目地跟风进行延时服务,实际上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观众群体有这方面的需求,延时服务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张勇说,通过以上举措,可逐步推进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开展延时服务,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文化活力。
还有业内人士提议,在热门社交平台定期发布公共文化场馆延时服务的相关信息,包括开放时间、服务内容、近期活动等。与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合作,在平台上展示公共文化场馆的延时服务信息,并提供在线预约功能,鼓励用户在平台上留下评价和体验分享,增加场馆热度。与当地中小学、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将公共文化场馆的延时服务纳入学校的课外实践活动体系。通过学校的家长会、班级群等渠道向学生和家长宣传,组织学生集体参观体验。根据不同的节日、季节或文化主题,举办特色主题文化夜活动,并邀请知名博主打卡宣传。
来源:法治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