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08:2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千 通讯员 陈瀛
不久前,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名中医馆副馆长姚新苗的诊室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她歪斜着脖子,神情凝重。
她姓朱,49岁,上有老下有小,是餐饮店的一名店主,平时长期起早贪黑地工作,几年前,她逐渐出现颈部不适。
起初,她以为只是劳累过度引起的肌肉酸痛,自己放松捶打一下,假以时日便可改善。但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左侧颈部疼痛感越来越强,脖子还会往左边歪。
“左边脖子怎么都不舒服,立不稳,觉得有东西牵拉着。”朱阿姨蹙眉说。
过去这段时间,朱阿姨去过杭州大小医院不下五家,骨科、推拿科、针灸科,她都很熟悉,拍片除了脖子不正也查不出个所以然。
“最后,医生甚至建议我去看心理科,没想到诊断出了焦虑症。”想起以前一波三折的求医经历,朱阿姨眼眶泛红,“姚医生,我脖子确实有问题,并不是焦虑啊,那些药吃了,整天昏昏沉沉,生活都没意思了。”
姚新苗几番宽慰朱阿姨,看着厚厚一叠检查报告里的“未见明显异常”,思考着可能的病因与治疗方案。
姚新苗让朱阿姨平躺,详细查体,发现朱阿姨左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紧张僵硬,肌肉痉挛,“你这是痉挛性斜颈,我给你做小针刀。”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医生给我一个明确的诊断。”朱阿姨听了姚新苗的话后,蹙起的眉头松开了些,决定先尝试一下小针刀。
姚新苗解释,痉挛性斜颈是局灶型肌张力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于30~40岁左右的人群。临床表现为颈部肌肉受到中枢神经异常放电导致不自主收缩,从而使头颈部痉挛性扭曲、歪斜和姿势异常,可伴有相应肌肉的痉挛性疼痛,通常会累及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头夹肌和肩胛提肌等。
姚新苗按照术前选定的施术点,很快就用0.8*0.5毫米的针刀为朱阿姨完成了操作。
之后,他让朱阿姨下地活动,感受一下疗效。“脖子真的松了很多,酸痛也好了很多。”朱阿姨连声感慨。
姚新苗嘱咐朱阿姨,回去后要进行颈部肌肉的功能锻炼,有不舒服的及时去医院。
过了一周,朱阿姨又来了,但没想到诊间门口还是那个蹙着眉头的朱阿姨。“姚医生,脖子不舒服好些了,但症状还在,有时候严重起来还会肚子痛。”
姚教授在为患者看诊
姚新苗意识到这位斜颈患者不仅仅是单纯的颈部问题,很可能还有其他相关的腰腹部疾患。进一步询问后姚新苗得知,朱阿姨在2019年遭遇过一次车祸,导致尾椎骨断了,做过手术。闻此,姚新苗详细查体,发现朱阿姨左侧腹外斜肌处有明显痛点,而右侧却没有。他告诉朱阿姨:“这才是病根。”
姚新苗在朱阿姨左侧腹外斜肌间隔几处予以针刀,纵疏横拨下,该处的疼痛立刻缓解。
针刀术后,又演示了腹部核心肌群的锻炼方法:“这次我把你身体力线调整了,回去之后,你脖子和肚子一起练,肌肉强大了就会逐渐稳定,会好起来的。”
朱阿姨蹙着的眉头终于松开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