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09:59:00
京津冀一周观察【0514-0520】
1、民营企业出口增长强劲 前4月京津冀区域出口创历史新高
北京日报近日消息,2025年前4个月,京津冀区域进出口总额1.43万亿元人民币,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0.1%。其中,出口4454.6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长1.7%。
北京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前4个月,北京是拉动京津冀区域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占比较2024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至45%,主导地位进一步提高,上拉京津冀出口增速2.1个百分点,带动作用最强。
京津冀出口呈现出民营企业出口增长强劲、新兴产业出口保持增长、自主品牌占比提升等特点。
数据显示,4月京津冀企业顶住压力交出亮眼答卷,出口1216.6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长8%,增幅为2024年6月份以来新高。
2、2027年北京将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
5月16日,数智赋能·共享“京”彩——北京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主题活动举办。市经信局、市通信管理局等部门共同发布《北京市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2025-2027年)》。据悉,目前本市已建成5G基站超14万个,到2027年底将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成为国内领先的5G应用标杆城市。
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已建成5G基站超14万个,5G终端连接数超350万。
3、京津冀三地协同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5月15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卫生健康委在京共同签署《京津冀人口家庭发展工作交流合作框架协议》。三地将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进重点人群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数据共享机制和打造京津冀区域生育友好文化圈四个方面加强合作,推动京津冀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根据框架协议,三地将协同发力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服务资源跨区域共享,共同做好前瞻性政策研究。推进重点人群的服务体系建设,夯实人口监测预警工作,推动三地信息数据共享。三地还将共同打造京津冀区域生育友好文化圈,统筹协同策划,开展新型婚育文化宣传,推动三地深度融合。强化三地家庭和青年人的沟通交流,推动家庭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4、北京新疆首次实现两地错峰绿电交易
日前,北京日报记者从首都电力交易中心获悉,随着4月新疆输送北京的1200万千瓦时错峰绿电交易量全部完成,北京新疆携手通过“新疆绿电午间发、北京负荷晚间用”的市场化交易新模式,首次实现新疆午后阳光点亮北京夜景。
此次错峰交易的绿电主要来自新疆阿勒泰、哈密等地区的光伏发电企业,通过特高压直流工程通道向北京错峰输送,主要满足国家大剧院、国家图书馆、首都博物馆等部分电力用户的绿色用能需求。
据了解,北京与新疆有着至少2个小时的光照时差,每年4月份,新疆光伏发电出力最高峰为每天15时,而北京用电晚高峰从17时开始。北京、新疆利用地理区位的特点,以错峰交易巧解绿电供需“时空锁”,形成能源时空互补格局。
5、北京:将氢能产业作为“十五五”规划研究的重点方向
近日,北京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贺昂率相关市管企业到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调研。提出下一步要坚持统筹谋划,将氢能产业作为“十五五”规划研究的重点方向,结合市管企业特色优长,把握制、储、运、加产业链条上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快培育具有产品创新力、市场竞争力、行业引领力的领军企业。要狠抓落地见效,加快推进液氢重卡、沼气制氢、制加氢一体站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深化在塑粉材料、关键零部件等领域的技术创新。要加强协同发展,一方面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业务合作,一方面充分借助国家实验室、高校院所等科研力量,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创新支撑。
6、服贸会将于9月10日至14日在首钢园举办
北京日报近日消息,2025年服贸会将于9月10日至14日在首钢园区举办,已有3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意向设展办会。自本届起,服贸会将固定举办时间和举办地点,在首钢园区打造工业风貌会展小镇,构建花园式会展空间。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自2012年创办以来,不断提质升级,目前已发展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服务贸易领域综合型展会、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累计吸引19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19万展客商参展参会、洽商合作。
7、河北首个海上光伏项目首块网架平台成功吊装
5月18日,在秦皇岛市昌黎县海域,随着一块海上光伏板与网架平台焊接完成,华电秦皇岛新能源有限公司完成了秦皇岛市1800兆瓦海上光伏示范试点项目首块网架平台吊装,标志着该项目已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
据了解,秦皇岛市1800兆瓦海上光伏示范试点项目包含河北华电昌黎500兆瓦海上光伏试点项目等4个子项目,整体均位于秦皇岛市昌黎县海域。该项目建设地点水深6米至15米,装机规模1800兆瓦,总投资约144亿元,是河北省首个海上光伏项目。
据悉,该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约27.5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84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15.95万吨。
8、河北邯郸通报被曝涉生猪未检疫、注水问题:正在开展调查
据“邯郸新三农”微信公众号消息,5月19日,河北邯郸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通报:5月18日,媒体报道邯郸市冀南新区、成安县生猪收购贩运相关情况后,市、县立即成立由农业农村、公安等执法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针对报道中反映的冀南新区太平村、大马庄村和成安县吴村涉生猪未检疫、注水问题,正在开展调查。邯郸将对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坚决守牢食品安全底线。
9、河北省港航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8.4亿元
河北日报近日消息,今年一季度,河北省港航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8.4亿元,同比增长17.3%,为季度计划的114.9%。数据显示,2024年,河北省港航建设项目完成投资超80亿元,同比增长19.9%,超计划6.7%。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14.05亿吨,增速为3.1%。唐山港货物吞吐量稳居世界沿海港口第2位。截至2024年底,河北省港口货物通过能力达到11.98亿吨,居全国第4位,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492万标箱。
10、天津:今年10万余人次将获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2025年“天津技能周”于近日启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将围绕先进制造、康养托育、现代服务、新职业等领域,聚焦重点就业群体,注重培训和就业协同联动,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以上。
“我们将依托职业院校、民办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等机构,由人社部门搭建平台开展‘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积极推动、构建‘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项目化培训模式。”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副处长王洪宝介绍,符合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要求的培训项目可享受培训补贴。
11、天津市平台经济一季度营收达1578亿元
天津市数据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平台经济营业收入达到1578亿元,同比增长23%。
在灵活用工领域,云账户为超过1.1亿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2万家企业客户提供能动合规审查、业务总包分包、业务合规支持、工商税务代办、商业保险保障等灵活就业服务,目前月净新增服务人数超过100万人。2024年,云账户实现收入1220亿元,纳税74亿元,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90位,中国企业500强237位。
在居民生活服务领域,天津市聚集了一批行业头部企业,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消费选择。滴滴出行在津持续扩大业务布局,先后落地企业级服务代驾、新能源等业务,围绕“出行”场景,形成平台经济集聚发展;美团以“零售+科技”的战略持续推动服务零售和商品零售在需求侧和供给侧的数字化升级,立足生活服务场景,不断衍生自动配送、商户SaaS(软件即服务)服务等创新业务板块;贝壳围绕“互联网+房产”行业创新,紧紧抓住产业链链主企业,打造“互联网+住房租赁”平台。一季度全市居民生活服务平台营收快速增长,达到327亿元,同比增长35%。
12、北京: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再增2万个
近日,为更好地满足无车家庭用车需求,北京市在定向增发4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的基础上,再次增发2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并于5月26日公布入围家庭名单。
据悉,2025年小客车指标配额16万个,其中年度配额10万个,增发新能源指标6万个。增发的指标全部面向申请新能源指标的无车家庭配置。
5月26日,在配置完成本年度5.84万个年度家庭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后,继续按照家庭总积分由高到低排序,向前6万个无车家庭配置。总积分相同的家庭,以家庭申请人中最早在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信息系统注册时间的先后排序。(实习生 李馨锐亦有贡献)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