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胆囊没有了是什么感觉?36岁患者:胆囊切除2年,经历分享给大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11:26:00    

深夜急诊室的灯光惨白刺眼,36 岁的林悦蜷缩在病床上,右手死死按住右上腹。那种疼痛像一把生锈的钝刀,一下下剜着内脏,连呼吸都成了奢侈。谁能想到,这场噩梦的开端,竟是多年前那些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

作为广告公司中层,林悦的日程表永远被会议、提案塞满。早晨抓个面包冲出门,中午外卖盒饭随便扒两口,晚上加班后用炸鸡奶茶犒劳自己。久坐不动的办公模式,加上为了穿进小码西装疯狂节食,这些看似平常的日常,悄然在她体内埋下隐患。公司体检报告上 “胆结石” 三个字,她随手塞进抽屉 —— 身边好几个领导都有这毛病,谁不是照常喝酒应酬?

直到那天腹痛突然袭来。起初她以为是吃坏肚子,吞下两片胃药硬扛。可疼痛像潮水般愈演愈烈,伴随恶心呕吐,连站起来都眼前发黑。被推进手术室前,医生拿着 CT 影像语气严肃:“胆囊严重感染,再不切除可能穿孔,引发胰腺炎。” 麻醉前最后一刻,林悦望着无影灯,心里泛起恐惧:没了胆囊,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一、身体的 “无声抗议”

术后清醒时,林悦摸着腹部缠着的纱布,第一反应竟是诧异:好像除了伤口隐隐作痛,身体并没有想象中 “缺了一块” 的感觉。但真正的挑战,在出院后才慢慢显现。

第一次尝试吃红烧排骨,是在术后半个月家庭聚餐上。当油亮的肉块入口时,林悦满心期待,可十分钟后,胃部突然像被塞进一团棉花,胀痛感汹涌而来。当晚她蜷缩在沙发上,听着家人吃水果的声音,肚子里翻江倒海。医生的话此刻才真正有了实感:没了胆囊这个 “胆汁储备库”,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再能集中消化油腻食物,只能缓慢地流入肠道。

食量的变化也让人抓狂。以前能吃下整碗红烧肉的她,现在半碗米饭配青菜就饱得难受。有次加班到深夜,她忍不住点了份麻辣烫,结果凌晨三点被胃痛折磨醒,额头冷汗直冒。那种滋味,像有无数小针在扎胃壁,又酸又胀。

二、餐桌上的 “断舍离”

饮食彻底成了林悦生活的 “头号难题”。超市购物车从摆满薯片奶茶,变成了杂粮、低脂牛奶;外卖软件里收藏的烤肉店、火锅店,渐渐被轻食沙拉替代。

早餐桌上,她把煎蛋换成了蒸蛋羹,配上一小碟凉拌黄瓜。午餐在公司,特意从家里带了不锈钢餐盒,装着清蒸鲈鱼和水煮西兰花。同事递来的巧克力,她笑着摇头:“现在看到甜腻的东西,胃比我还抗拒。”

最煎熬的是朋友聚餐。火锅咕嘟冒泡,烤肉滋滋冒油,香味直往鼻子里钻。林悦只能夹几筷子菌菇和青菜,看着闺蜜们大快朵颐。有次实在没忍住吃了块烤鸡翅,当晚就蹲在卫生间吐得昏天黑地。从那以后,她学会随身带着消化酶,像守护秘密武器。

三、和身体重新 “握手言和”

那段时间,林悦常在深夜刷手机,看着美食博主的视频默默流泪。失去胆囊的挫败感,像乌云笼罩着生活。直到有天翻出女儿画的全家福,画里自己戴着皇冠,女儿歪歪扭扭写着 “妈妈最棒”。

她开始研究低脂菜谱,把鸡胸肉做成嫩滑的鸡丝凉面,用空气炸锅做少油版薯条。周末清晨,厨房飘出全麦面包的香气,她会特意摆上精致的餐盘,和家人慢悠悠吃顿早餐。散步时遇到卖糖炒栗子的大爷,她不再像以前一样买一大袋,而是只买几颗,细细品味甜味在舌尖散开的感觉。

如今走在街头,林悦的步伐轻快了许多。腹部的疤痕偶尔会发痒,提醒着那段艰难的日子。但她学会了倾听身体的声音 —— 就像和老朋友相处,偶尔闹点小脾气,只要用心磨合,依然能携手前行。当闺蜜再次约火锅,她笑着提议:“不如试试新开的蒸汽海鲜,我知道一家超鲜的!”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相关文章